隋唐:从养马开始

第112章 探监

你等能够随意出入大牢,来探望我这个身犯重罪之囚犯,想必也只有初入太原的李家人,才能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啦。”

李世民听他夸赞李家,心中甚喜。

又见他只看一眼,便猜出自己身份,确实有些能耐,对他的厌恶顿时消了三分。

火光掩映下,陈开这才有机会看清这位隋末唐初第一军师的面目。

只见他约莫五十岁,身形甚高,面目清雅,虽满脸沧桑,却毫无颓废之态。

但想到刘文静的悲惨结局,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颇感惋惜。

而此时刘文静也在瞧着他。

见陈开一身小厮打扮,但眉宇之间却无丝毫卑躬之相,更有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目不转瞬的盯着自己,眼睛中含有怜悯、惋惜之色。

这让刘文静大惑不解。

他抬头又看了看李世民,见此人一身锦衣,雍容华贵,英气逼人,显然也不是普通人。

心中直犯嘀咕:唐公李渊此番来太原上任,听说只有次子李世民在身边,那么眼前二人谁是李世民?

一时间三人皆不言语,牢房寂静的有些可怕,只有刘文静的两个儿子躲在父亲身后,不时的探头张望。

陈开见气氛有些尴尬,笑着引荐道:

“这位便是李家的二公子,今日专门来看先生,冒昧叨扰之处,还请原宥。”

语气间颇为客气。

李世民见状,紧跟着寒暄道:

“李二见过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先生尊荣,快慰平生。”

刘文静哈哈一笑,道:“嗯,李家人果然非同凡响。

听说李二公子为人豪爽,不耻下交,但你也不用说违心的话。

当初你登门拜访,我却将你拒之门外,你定然十分生气,哈哈,哈哈。”

李世民心中有气,强自忍住,淡淡的道:

“家父久闻先生大名,一直想见见先生,这才派我登门。

先生见我年轻识浅,不愿相见,那也是人之常情,我又怎会生气。”

刘文静侧头瞧着他,见他已然生气,却硬生生不发作,仰天打个哈哈,道:

“嗯,年纪虽小,倒是懂得克制,你生气就是生气了,有什么不可说的?

实不相瞒,我就是这副脾气,唐公既然不愿当面相见,咱们也没啥可聊的,请回去吧!”

李世民怒意更盛,当即便要离开。

陈开见刘文静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决心拉他一把,出其不意的拉住他右手。

低声道:“有些事唐公出面不方便,二公子此番亲自过来,便是带着极大的诚意,真心向先生求教。

只要先生肯不吝赐教,要出这牢房并不太难。”

说着右手在他手心缓缓的写下了一个“反”字。

刘文静凛然一惊,愕然瞧着陈开,随即又大喜。

他早已看出大隋气数已尽,一心要找明主辅佐,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如今见李渊有反隋的心意,有实力,又有天赐的良机,似乎正是自己梦寐以求、苦苦等待的明主。

这如何不令他高兴万分?

但当他从兴奋中摆脱出来,立时听出陈开言语中的威胁之意,冷冷的道:

“身陷囹圄怎样?

便是身死又如何?

我刘文静满腹谋略,却无法施展。

死便死了,又有何惧哉?

人生在世,若不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活着亦是行尸走肉,我又何必走出这大牢?”

说到这里,冷冷的望着陈开,道:

“看来你们此番前来,便是考较我来了。

倘若我有真才实学,你们便救,若是发现刘某只是夸夸其谈,庸才一个,便不闻不问,甚至落井下石,是不是?”

陈开一言不发,给他来个默认。

刘文静素来自傲,明知陈开乃是激将之计,仍然说道:

“如今大业皇帝昏庸无道,苛政猛于虎,以致天下大乱,群盗纷纷而起,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真英雄真豪杰,就该当高举义旗,救民于水火!

只是天下大乱至斯,唯有商汤、周武、汉高、光武之才方能平定,只是不知当今天下,有没有这号人物?”

李世民只听得热血如沸,怦然心动,但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冷冷的道:

“你这是大逆不道,公然谋反,不要命了么?”

刘文静瞪大眼睛瞧着他,昂首道:

“我便是要反,那又如何?

大丈夫死则死耳,谁又能不死呢?

倘若死前能够奋力一搏,不留遗憾,做一件流芳千古、彪炳史册的事,那此生也不枉了!”

李世民本就是故意试探,见刘文静所想与自己有许多相同之处,不禁大有知己之感,恨不得当场抱住他,畅所欲言。

但他年纪虽不大,阅历却十分丰富,不敢轻信他人,这才强自忍住。

陈开见状,知二人正逐步解开心结,打算再助他们一把,问刘文静道:

“先生明鉴,如今天下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皆欲问鼎天下,要想从众多佼佼人物当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先生,可有良策否?”

刘文静不答,目光射向李世民,阴阳怪气的道:

“这可是谋逆大罪,我可不敢胡说八道,诸位还是请回吧!”

李世民听了这讥刺之言,也不生气,躬身作揖,道:

“李二不知好歹,大言不惭,先生莫怪,先生若有良策,还请示知,李二感激不尽!”

刘文静微笑着点了点头,极为满意,捋须道:

“如今李密率领大军,正围攻东都洛阳,而大业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天下几无休养生息之地。

此时此刻,倘若有人能顺天应人,登高振臂一呼,高举反隋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

太原身处四战之地,北有突厥,南有匪患,并不太平。

附近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拥入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

而唐公所领之兵亦有数万,届时太原城中全凭唐公一言而决,谁敢不从?”

刘文静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偷偷瞥了瞥身前二人。

只见李世民低眉垂首,正自思索。

而那厮仆装扮的少年,却满脸不在乎,显得有些不耐烦。

刘文静心中有气:

我苦心孤诣,才思索出的平天下之策,难道在你眼中便如此不值一哂?

有心要考较二人一番,续道:

“只是太原城小池浅,只能作兴起之地,却决不是平定天下、成就霸业的根基。

若是让你二人决断,从太原起兵之后,咱们该当取何地为根基?”

陈开一愣:这不是送分题吗?

为了不抢李世民的风头,也不着急回答,打算让李世民说出答案。

李世民究是少年心性,见与自己年纪相仿的陈开,无言可答,心中得意:

陈开虽然聪颖,但终究还是比不上我!

想到此处,飘飘然如坐云端,得意洋洋,大声道:

“洛阳!东都洛阳!”

陈开一怔,自言自语道:

“不应该是西京长安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万界泪目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万界泪目
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周游列国的孔夫子!是魂碎五丈原,至死未能匡扶汉室的卧龙先生!是一生忠君为民,最终投身汨罗江的三闾大夫屈原!是有举鼎之力,却被砸死的秦武王嬴荡!是北拒匈奴于千里之外,却被赐死的蒙恬!是千千万万为了华夏兴盛,前赴后继的百姓!……陈元绑定了金榜盘点系统,联通万界。可以将这些历史的遗憾,尽数的广而告之于万界。从而去拯救这些遗憾!让这些催人泪下的意难平,
我老婆叫蕊蕊
红楼之王爷难为
红楼之王爷难为
水荣毕业于国防大学指挥系,本是现代某军团侦察连连长,在执行边境任务时光荣牺牲,意外穿越成为红楼北静王爷。此时的四王八公已现盛极而衰之相,武勋群体的大船也如逆水行舟,而处在风口浪尖的北静王又该如何救人自救?
石头真人
三国第一公子
三国第一公子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即将失败,在五丈原设下七星阵试图逆天改命,确不知早已落入了有心人的陷阱,七星阵并没有改变蜀汉与曹魏间的气运反倒是阴差阳错间将诸葛亮带回了公元190年,同时将现代的刘奇带回到了东汉末年变成了荆州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在刘琦与诸葛亮携手努力下,他们平乱世、创基业,一同开启了大汉新的辉煌篇章。同时他们两人查黑幕、寻隐密,最后找到了刘琦回家的路。
起个什么名字好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宇宙探索好青年海东青,在一次外出之后偶遇凶险,情况危急之下进入虚拟仓,从而进入了鹿鼎世界,本想取代韦小宝,可主角无论怎样设计,韦小宝总能走到原本的剧情当中,从而海东青开启了截胡之路。存稿10万,欢迎大家订阅收藏推荐!!
再板你一砖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孔明转世重生,却意外成为了吕布,前一世的执念,能否挽救大汉天下?除了前期天下大势三国演义只用了十几章,对于曹操,袁绍,张绣,吕布,等人的关系介绍太过于简单,用了三国志的内容,刘备的形象太过懦弱,用了三国志的内容,其他一切设定均来自三国演义。
灵草谷的唐伞小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