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二年,是大盛史上较为传奇的一年,这一年开初就是瑞雪兆丰年,史上人数最多的科举也发生在这一年 而最传奇的是发生在这一甲三元身上的故事。
又到了五年一试的科举,全国各地的学子涌入临京,临京街头人头攒动,摩肩擦踵,热闹非凡。
临京城大大小小的客栈,早两个月就被订满了,甚至连大通铺都挤满了莘莘学子。
司徒融晚来了半个月,客栈早就没了房间。她家境一般,没有仆从,一个人提着包袱,在偌大的临京城,淹没于人潮之中。
正在司徒融困难彷徨之际,她碰到了同为学子的杨顺懿。
马车碰到了出神中司徒融,包袱弄洒了一地,司徒融倒在地上,只觉得膝盖钻心的疼。
见撞到了人,车夫立马把马给叫停。
“你没看路啊!”车夫不耐的吼着。
“阿财,没事我去看看。”
好心的马车主人杨顺懿走下马车察看司徒融的情况。
“你没事吧?”
司徒融收拾着包袱,摇了摇头,她并不想惹麻烦,而且是自己没注意。
杨顺懿看着眼前之人,面容清秀,书生打扮,衣料朴素,想是个穷学子。
“看你衣着打扮与我同为学子,都是为了今年的科举吧,看在我们也算同届上,这样吧,我赔你五两银子。”
杨顺懿从荷包里拿出五两银子递到司徒融面前。
五两银子可抵得上普通人家有滋有味的过上大半年了。
司徒融婉拒了杨顺懿的好意,她道,“多谢公子,只是错在我没有看路,实不该由公子赔付,倒是鄙人该向公子赔罪,惊扰了公子。”
司徒融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言语让杨顺懿刮目相看。
“没想到阁下真是虚怀若谷之人,在下杨某顺懿,愿交你这位朋友,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司徒融拱手道,“杨公子缪赞,鄙人司徒,单名融。”
听到这个名字杨顺懿有些惊异,“司徒融?可是那位连中解元、贡元的司徒融?”
“鄙人不才。”
司徒融一番自谦,杨顺懿却激动起来了。
“原来竟是你啊,我一直想结识这位司徒融,没想到今天真是巧了,缘分如此啊!不知司徒公子现在住哪里,我也好与你把酒言欢,共祝这妙不可言的缘分啊!”
相比于杨顺懿的兴奋,司徒融淡定很多。
“恐怕要辜负杨公子一番美意了。”
司徒融这一说,杨顺懿也立马反应过来,如今临京城里最缺的可能就是客栈了。
“没关系,我家在临京有一处小院落,司徒公子若不嫌弃就和我一起。”
“这…怎么可以?”
杨顺懿豪气道,“这有什么,就当交个朋友了。”
于是在杨顺懿的帮助下,司徒融在临京有了落脚之地。
“这就是我家,以后有什么需要,只管和我说。”
杨顺懿热情的把司徒融迎进门,司徒融看着三进三出的“小院落”,默默闭上了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