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对韩思国家庭的生活影响也不算大,平时吃穿粮食布匹啥的大队都按时发有,用钱购买的东西不多,况且现在的社会即使有钱也没有啥可买的。
两口子吵闹是因为吴庆云这小舅子分数出来后,差六分没有考上大学,非得继续复读。
还大言不惭说自己一年比一年进步了,第一年差一百分,第二年差五十分,第三年差六分,下一年肯定能超分数线五十分,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肯定能当大干部,全家肯定能跟着享福。
还“肯定(啃腚)”了,你咋不“啃脚后跟”呢?这小舅子都会用等差数列来分析高考分数了。
吴庆云的爹娘觉得儿子说的非常有道理,这分数年年都有进步,下一年肯定就能考上大学,大学生啊,这个时代的娇子,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啊!
可家里实在是没有能力供读了,不说老大吴庆雨一家付出的巨大代价,就连亲戚朋友们都借了个遍,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呀。
压力又传到了吴巧云这个闺女身上,老两口也是没办法了,只有这个嫁到富窝里的闺女有这个能力供老二复读。
老两口活了大半辈子了,人情世故都明白,也知道这几年为了老二读书的事情,闺女没少填黑儿,在婆家肯定会遭嫌弃。
可实在是没有办法呀,眼看着老二离考上大学一步之遥,再复读一年,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以后全家就要享老二的福了,这要是硬生生阻断老二的大好前程,老两口自己都觉得自己是罪人。
韩思国对媳妇吴巧云说,“你兄弟复读我没有意见,以前给他的钱我就不说了,只当是赞助他了。
咱还要过自己的日子,我现在已经把泥瓦工这些技术都学会了,听大队的意思等咱村工程都干完后,准备成立建筑队。
我和永林叔肯定是带头人,是不是得攒钱买一块手表了?不然出门在外,连个时间都不知道,咋领导大伙工作?”
吴巧云上次被韩述苦在大会上敲打过,也收敛许多。
也知道自己往娘家填补不少了,这是吃里扒外的行径,毕竟自己还有一个小家呢,这可是一窝亲的。
听说村里有点头脸的男人都准备买一块手表戴,自家男人也得大队受重视的人物,家里也需要攒钱给男人买块手表了。
可是娘家妈来好多趟了,一会儿说二弟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将来自己这个姐姐肯定能跟着享福。
一会儿说自己家也不缺这仨瓜俩枣的,复读一年也就是花费个三五十块钱,让老二再节省点,还花不了这么多呢。
老娘把吴巧云念叨的头都大了,实在是不忍心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娘再来央求着自己了。
因为这个事情,韩思国和吴巧云两口子在家吵闹不休,一个说那就是个无底洞,给多少钱都是打水漂。
一个说就差六分就能考上大学了,要是不再复读太亏了,等明年自家弟弟考上大学了,将来咱几个孩子也能沾他二舅舅的光。
听到这韩思国怒了,“吴巧云,你认为你这个二弟是个知恩图报的主吗?他的为人你去打听一下,在咱大队干活的吴圪垱大队的人不少,随便一问都知道你二弟是啥人?”
“况且,俺几个孩子有必要指望他二舅照顾吗?俺大队的人要是靠别人帮助才能出人头地,那就不是小码头大队的人了,这是小苦说的话,你应该也听说过吧?”
吴巧云词屈理穷了,她这个二弟名声在外,可不是好名声,而是自私自利的坏名声。
可自己要是不管这个二弟复读,自己爹娘肯定不会罢休,自己这个当大姐的也觉得是自己耽误了二弟考上大学,阻断了二弟将来的光明前途。
自从烩面日报刊登了关于小码头大队的文章后,已经陆续有人来大队参观学习了。
在这节骨眼上,这两口子的吵闹严重影响了大队的名誉,让正在享受高光时刻的韩永昌大为恼火。
可这个事情也不能说是吴巧云的错,娘家弟弟要读书考大学,做大姐的有这个能力帮一把没有犯哪条法律,也没有违反大队的村规民约呀!
韩永昌急的嘴角起燎泡,来大队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韩述苦多次强调,不但要让客人看到大队的硬实力,就是大队收入,社员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居住条件,村子建设这些看得着摸得着的东西,小苦说这些就是硬实力。
还要让客人感受到小码头大队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