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赣南雷火急
九江城,总督幕府。
洪承畴与一众幕僚正在筹划着对赣南三府的新一轮进兵方略。
明军以万安县为中心布防,抵抗的十分坚决。
清军已经有半个月没有进展,在持续的与明军战线拉锯。
堂中,站着幕府的文武官员,他们正坐在堂中,等待着洪承畴的指示。
洪承畴盯着公案上的形势图低头沉吟着,他已经知道他的对手是四省总理张国维。
他与张国维,曾经同殿为臣,算得上相识。
对于张国维的能力,洪承畴是十分认可的,在大明,张国维算是为数不多真正知兵的文臣。
现在自己之所以取得优势,还是因为张国维手头兵力微弱。
他现在必须加强攻势,不能给张国维以喘息之机。
只是,上几日,武昌的祖大寿发来的一封亲笔信。
祖大寿想要发武昌兵马西进,围剿叛将王辅臣部,但是遭到了都统准塔的反对。
准塔认为,都统金砺麾下有七万兵马,有他在,王辅臣翻不起什么风浪。
武昌的大军应当南下,进攻长沙。
两人各执一词,一个主张***叛,一个主张南下攻明。
都统准塔十分强势,兵马实际掌握在他手中,对于祖大寿的军令,丝毫没有放在眼里。
祖大寿知道自己根本不受信任,坚持无果,只能妥协。
他其实是不主张主动进攻长沙的,因为明军在长沙周围早已布置好了防线,而且经营已久。
若是强攻,必定会损失惨重。
而长沙城又是坚城,有何腾蛟五万大军驻守,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
祖大寿的想法是先联合金砺平叛,扫平湖北,然后两军联手,自洞庭湖以西南下,攻常德,益阳,走宁乡,直捣长沙。
这样就可以绕过明军平江至湘阴的防线。
但是头脑简单的准塔认为,平江虽不好攻,但是湘阴却是地处平原,难道八万大军,还拿不下一个湘阴城?
驻扎在巴陵的祖可法部两万人,屡攻平江不克,在准塔看来,一定是出工不出力,在糊弄事情。
祖大寿本就曾经反复,或许是在故意给明军放水。
这回,他坚持要亲自统军出击,准备一举拿下湘阴,打开局面。
武昌城中,有原来左良玉军遗留下的重炮三十门。
用来攻打湘阴,那是绰绰有余。
祖大寿无奈,只能同意准塔的计划。
但既然决定了要南下进攻明军,那就尽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祖大寿给洪承畴写了信。
现在赣南两军胶着,洪承畴想了想,西进湖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便遣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部七万人配合武昌友军援剿湖南。
洪承畴是招抚江南大学士,又总督江南军务,且有便宜行事之权,所以他并没有将此事上奏清廷。
堂中,洪承畴正准备开始部署新的军务,忽然瞧见有斥候小跑而来。
“报!”
“启禀总督,饶州急报,明军三十万,已陈列我江西东北界线,有压境之势!”
“章巡抚已拨兵马两万,交浮梁守将詹岱统帅,暂拒敌军。”
“饶州、广信两府危急!”
洪承畴闻讯大惊,堂中文武皆骤然色变。
没想到明军竟然要进攻江西了,这是什么情况?
苏克萨哈难道......
“明军何来三十万兵马??”
洪承畴满脸的难以置信,据他所知,在南直隶的明军就有将近三十万。
若这个数字是真,那杭州小朝廷带甲至少六十万。
令洪承畴感到心惊的不是军队规模,而是扩军速度。
由此能看出,小朝廷的动员能力与经济实力。
现在竟然能抽出三十万大军压境,看来苏克萨哈凶多吉少。
洪承畴开始不安起来,现在江西大军的主力都在进攻赣南,赣北相对空虚,定然是扛不住明军三十万大军的进攻。
眼下,只能是调兵回防,但前线的兵马一撤,赣南的明军定然趁机反扑,到时候就要两线作战,实乃是兵家大忌。
堂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看洪承畴。
洪承畴此刻就像是背上背了一座大山,压力重重。
稍有不慎,江西局面便可能会崩溃。
江西,乃是江南棋局的天元之地,万不容有失。
丢了江西,浙江、江西、湖广就会彻底贯通,大明的半壁江山,就会连成一片。
这对于想要平定江南的清廷来说,是绝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明军占领江西,就能和清军彻底划江而治,并且在水师强势的情况下,随时都会北伐。
到那时,反倒是清军变得被动起来。
洪承畴越想越觉得局面危急,额头上隐约都渗出了汗水。
良久,他终于开口。
“命驻扎在南昌的护军统领伊尔都齐率部速往饶州乐平布防。”
“命总兵金声桓督军驻守上饶,护军统领顾纳岱扼守玉山县,阻击明军。”
“调参将王体中部移军饶州德兴驻防。”
“调参领代思齐令所部兵马往石门镇驻扎警戒。”
“参领雷望江率部自星子县往都昌驻防。”
洪承畴一道道军令,火速向各部传去。
除了开始紧急在东北方向布防之外,洪承畴还强令负责督管南线战事的总兵柯永盛强攻赣南。
西进湖南的左梦庚部,也得到了洪承畴速战的军令。
现在,江西的清军三线开战,只要东北防线挡住明军的进攻,无论是西线还是南线取得进展,都能够破局。
洪承畴布置完了军务,麾下的将官尽皆散去。
正当他准备稍微歇息片刻之时,忽然他的心腹家丁送来了一封密信。
洪承畴赶紧返回书房,关闭了门窗,匆匆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从京师发来的,落款已经是一月之前。
上面写的是朝中的的情况,江南的连番失利,使得朝堂上的谴责声越来越大。
就连一向很少说话的礼亲王代善也发了话,说摄政王用人不当,以致连战连败,实在是有损朝廷颜面。
这让摄政王多尔衮的处境变得雪上加霜,代善的话,还是十分有重量的。
最诡异的是,皇太后布木布泰,这次没有帮多尔衮说话,罕见的选择了沉默。
小皇帝福临近来,也不再关心江南战事,而是频频问起陕西的形势。
洪承畴从这封朝中友人发来的信件上,已经看见了朝中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多尔衮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朝中大变,为期不远!又到了考验人心的时候。
这封来信,背后也有深意。
洪承畴知道,这是自己的那位朋友在向他示警。
如此关键的时候,他身为总督江西兵马的重臣,万万不能有失误。
信中说,小皇帝近来将目光投向了陕西战事。
这其实是在给陕西的英亲王阿济格施加压力。
王辅臣叛变的事情,成为了阿济格难以抹去的污点,也成为了他被攻讦的破绽。
小皇帝将朝野目光引向阿济格,确是一招狠棋。
但以小皇帝的年纪,是不可能有此作为,这背后,都暗藏着皇太后布木布泰的影子。
或许,还有其他人的出谋划策,比如同为辅臣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又或者是肃亲王豪格!
洪承畴将密信焚毁,觉得有些胸闷,出了书房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小皇帝与皇太后急需他取得一场大胜,可是取胜又何谈容易?
明军鸟集大军三十万来攻,他能保住江西全境就已经不错了。
来自朝中的压力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洪承畴一阵头晕目眩,身体摇晃起来。
周围伺候的奴才们见状,赶紧搭手,将洪承畴抬到了卧房床上,又唤来了大夫为其诊治。
“洪学士,你这是急火攻心了。”
“唉,没想到我竟还能有这一天。”
躺在榻上,洪承畴怔怔出神,上一次令他感到心力交瘁的时候,还是在松山。
下了江南之后,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有面临当时那种境地,可没想到,这回又重温了那种感觉。
宿命,都是宿命!
大夫给洪承畴扎了针,留了药方,便离开了。
洪承畴休息了片刻,便不顾奴才们的劝说,起身返回了正堂,开始谋划战局。
明军分数路进击,他也只能分兵堵御,想来明军劳师远征,也带不了多少重型火炮,只要依托城池坚守,再以偏师游击,想来问题应当不大。
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这三十万明军统帅是何人。
望着舆图,洪承畴陷入了沉思之中。
......
赣州府,宁都县。
十日之前,清军副将高进库率军五万,从乐安县出发,翻过层山,抵达梅岭驻扎,距离宁都城七十里。
驻守在宁都城的是总兵李锦,麾下有五万原顺军老营。
探得清军抵达梅岭,李锦急忙向张国维求援。
他麾下五万人,大多都是老弱妇孺,能登城作战的人,勉勉强强能凑出个一万。
面对五倍于己的精锐清军,李锦知道自己定然是守不住宁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