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星对父亲和祖父,一五一十地说完请假归家的来龙去脉,征询二老的意见:“我这样做对吗?”
父亲赞许他说:“你做得对!入朝做官,就要为皇上分忧,咱老百姓说话。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伸张正义,鞭挞邪恶,正是咱的本分!反省,反什么省?咱要反省怎么更巧妙地同那些贪官污吏做斗争!”
爷爷听了这话,摇了摇头说:“要接受你爹和我的教训,做人、做官都不能太直。这样对自己不好。”
听了二老的话,南星心中有了底,再也没惶恐之感了。
南星把二夫人李氏菊香介绍给了全家。大家见菊香知书达理,人也年轻漂亮,纷纷夸他眼光独到。南星娘忙拿出炒花生和红枣,热情招待这位新儿媳。
南星爹汝弼说:“放心地住下吧。我知道咱赵家人有血性、火气大,别说请假还乡,就是为民做主被罢了官,我们也不会怪罪你。只要咱行得端、做得直,就不怕他贪官污吏兴风作浪。吏部总归要请你回朝的。”
受到父母和亲人的安慰和鼓励,南星心里热乎乎的。转眼,二夫人菊香已怀孕半年有余,一家人甚是欣慰。
春光明媚的日子,南星就偕同二夫人到田野散步。久违了的乡村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庄稼,唤起他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想起官场里那些尔虞我诈、争风吃醋的龌龊沉闷空气,他真想一头扎在乡村,终身不再入仕。
二夫人菊香从小生在京城,对乡村生活处处都感到新鲜。一到田野,她便像孩子似的兴奋异常,一会儿跑到路边摘朵野花,一会儿跑到地里捉只蝴蝶,忙得不亦乐乎。
乡村的纯净空气和氤氲在空中的浓郁花香,使菊香诗兴大发,一连写下了好几首诗,在南星的指导下,竟把诗改得兴味盎然。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转眼过去半年,菊香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清衡。全家人整天看着,争抢着抱孩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南星娘和大夫人冯氏尽心尽意地照料着菊香和孩子,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情愫中。他们从咿呀小儿身上看到了全家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幸福的日子过得格外快。一日,吏部一位侍郎代表杨巍率缇骑来到高邑,奉旨催促南星还朝复职。
全家人欢天喜地地为南星夫妇收拾行装。因孩子还不满半岁,行动不便,二夫人菊香继续暂住在老家。南星便偕同冯氏择日返京。
父亲赵汝弼这时得意了。他说:“看我说得怎么样?凡事得沉住气,这不朝廷专门派人请咱南星来了?”
第十五章 荐余贤起用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