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苍天有眼啊,这家伙死了,对于明人的恐惧感也随之消退了大多。
听说明朝现在的皇帝是一个年轻娃娃,那还怕个球,自己先抢着试试。
不过草原上并不是也都团结,瓦剌的马哈木在乃尔不花看来是个臭虫,拖后腿。老是不服鞑靼部落,双方你来我往不断有摩擦。
要不是脱脱劝阻,乃尔不花早就收拾瓦剌了。
回归正题,这场变故让朱允炆始料未及,也让朱棣不可思议,乃尔不花这是几个意思。
朝廷中一些大臣,尤其是武将义愤填膺,纷纷请战,大有将鞑靼灭种亡族之势。不过还有一部分人仍然主张削藩,至于鞑靼他们将其视为未开化的野蛮人而已,安抚一下即可。
这部分人以方孝孺、齐泰为代表。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方孝孺已被朱允炆调回,这个书呆子是朱元璋专门选给他的班底,还是有必要使用的。
此人除了认死理之外,还是有大用的。就比如先前朱允炆忙的四脚朝天,成堆的奏折看也看不完,有些小事的处理还真做不到得心应手。
自从方孝孺回来,大部分日常政事奏章都交给了他,这个人敬业程度令朱允炆咂舌,工作效率犹如机器,大大减轻了朱允炆的工作负担。
这次也是一样,在这些人的心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对于外敌的仇恨程度远不及内患,他们的口号是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有无道理朱允炆不知道,但在民族仇恨与自己人纷争之间,朱允炆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前者。
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不说后世抗战时期某人就是攘外先安内的政策。就是在明末,农民起义四发,外敌也被牢牢挡在关宁防线之外。
可是后来关宁防线主要将领袁崇焕被处死,清军才堂而皇之的入关,中原大地不出几年便易主,这教训朱允炆可是深知。
朱棣其实与朱允炆想法一致,他恨不得现在就跨上马背,杀入草原,狠狠教训狂妄的乃尔不花。但是很遗憾,他还需要装疯。如果真到了危急时刻,朱棣还是会出手的,毕竟自己朱家人闹归闹,还轮不到外人放冷箭。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以前有朱元璋掌舵,现在没了靠山,他也借此机会看看朱允炆这个皇帝当的如何,有没有天子的威严和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