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第229章 争吵

在明朝紧急关闭大同边贸后,鞑靼部落曾放出豪言,大明若不开放大同,他们将通过战争来攻下这座边城。

“皇上,鞑靼虽然可恶,不过我大同铜墙铁壁,当年北元尚且久攻不下,如今岂会被一个部落所困,他们也只是扬言,想要些财产罢了。”老臣张耽说出自己的判断。

“一群不开化的蛮荒之人罢了,我大明乃礼仪大国,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依臣认为,当派出使节与其商讨,言明利害,给些好处,此战即可避免。”黄子澄道。

“黄大人此言差矣,想我大明自建国以来,何时向元人低过头,洪武皇帝在位时,数次派兵征剿,直至北元覆灭。如今一个小小的鞑靼,竟敢对大明露出獠牙,我朝当派兵征讨。”武将常茂说道。

“郑国公心之所向可以理解,不过考虑事情当眼光长远。打,我朝固然无惧,可是一场战争又将耗费多少物资,边关的百姓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打赢了又能怎样,北边蛮荒之地又不能耕种,最终还不是将征下的土地还给元人,与我朝无利可言。”黄子澄反驳道。

常茂语噎,一时无法反驳。这是大多数武人的短处,朝堂之上与文臣辩论,从来没有占过上风。

“那要是依黄大人意思,这次给些钱财打发了事,等鞑靼花完再次进犯,我们再给,如此往复就是眼光长远吗?”李景隆此时出言道。

这很难得,要知道李景隆私下里与朝臣关系都维持的不错,尤其是跟齐泰、黄子澄等一众原詹士府官员来往甚密,像这样在朝堂上直喷文官还是很少见的。

常茂感激的看着李景隆,一众武将闻言皆纷纷附和。终归到底是咱淮西武人,心里还是向着咱们的。

其实不是李景隆向着他们,也不是他心中有多少家国情怀,而是边贸发生摩擦,与他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谁让他是边贸总负责人呢。

虽然朱允炆并没有因为此事对他有什么责难,不过人家不骂你,你自己心里难道没点数。李景隆这些时日一直在观察着皇上,明显的发现皇上的意思是想要对外用兵。

而且皇上登基日久,却也只是象征性的将黄子澄、齐泰等官员进行了变动,并没有提拔重用,与他们相比,调回的方孝孺与新进的杨士奇虽未升官,但入了翰林。

所以,今日他才一反平日老好人的态度,对着以齐、黄为代表的文官进行驳斥。

“曹国公何出此言,不战并不是我大明畏惧任何人,而是不屑与之一战。况且现在皇上初登大位,内忧未除,再有外战,恐生变故啊。”齐泰此时出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悠悠苍天,何薄于明。千年华夏,怎能为奴。这一生先诛奸商,再杀奸贼,信任忠臣,扫清虏廷,还中华衣冠楚楚,这一生当种植新粮,创办新学,研究火器,开海收税,培养记者,组建党派,改革旧政。原来最后所有的会和教都是耶稣会搞的鬼。那么这一次七下西洋,七掠西洋。让大明龙旗,汉人贵种洒满世界。自此后五百年,朕要让汉字成为世界统一语音,让他们以学习汉字为荣,此后五百年将是中华的五百年。,可放心观读。
正天
东晋五胡争霸
东晋五胡争霸
本书以东晋兴亡104年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从司马睿在王导等人辅助下在江南建立东晋写起,历经东晋十一位皇帝,贯穿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颍川庾氏的庾亮,谯郡桓氏的桓温,陈郡谢氏的谢安等四大家族的沉浮与兴衰;以匈奴人刘聪、刘曜,羯人石勒、石虎,氐人苻坚,羌人姚襄、姚苌,鲜卑慕容廆、慕容皝、慕容俊、慕容垂等五个民族代表人物及其建立王朝的此消彼长为辅助,到刘裕推翻东晋王朝,建立刘宋政权为结束。本书在尊重历史人
平原真君
入赘为皇上
入赘为皇上
……“我会站在世界之巅!”“什么是世界之巅?”“只有最强者才能做到。”“那我陪你好了。”.......
枫书
古影
古影
小说以北宋靖康之难为背景,围绕着三方势力的角逐而展开。
林文政
红楼冠军侯
红楼冠军侯
崇宁二十年,朝堂文武争,异族边关起。当大汉的那一颗璀璨将星降临在时局动荡的大盛王朝,眼看乱世将起,霍去病毅然翻身上马,他要让大汉的雄,荡尽关外的寇!
浇汤的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