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 悠悠苍天,何薄于明。千年华夏,怎能为奴。这一生先诛奸商,再杀奸贼,信任忠臣,扫清虏廷,还中华衣冠楚楚,这一生当种植新粮,创办新学,研究火器,开海收税,培养记者,组建党派,改革旧政。原来最后所有的会和教都是耶稣会搞的鬼。那么这一次七下西洋,七掠西洋。让大明龙旗,汉人贵种洒满世界。自此后五百年,朕要让汉字成为世界统一语音,让他们以学习汉字为荣,此后五百年将是中华的五百年。,可放心观读。
- 正天
到这里,所有人都眼明心亮了。皇帝削不削藩尚且不知,但是对燕王肯定会有所动作,而燕王反不反已成定局。只不过双方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
朱允炆在等,他初登大位,必须要先巩固朝臣,将一些重要岗位换成自己所信任的人,这些需要时间。
朱棣也在等,他手中的力量还不足以撼动朝廷,因此需要时间来提升实力。
在此期间,北边的贸易却发生了一件让大明猝不及防的事,鞑靼部落终止了与明朝的贸易往来,并且让明朝与瓦剌的贸易也受到了影响。
此事缘由说来也不算什么大事,贸易初期,由于对货物的刚性需求,贸易的价码都由大明主导,什么东西定什么价格,怎么卖,卖多少都是咱们自己说了算。
随着草原上艰难日子的度过,他们的牧草茂盛,牛羊成群。逐渐的,以鞑靼为主的大同贸易就出现问题,牛马的价格不仅上涨,而且品质也没有以前的优良。
按理说这样的买卖咱们不做便是,奈何开了口子,再想止住可不容易。已经有商人偷摸越过边线,将一些货物售与元人,巨大的风险伴随着巨大的利润。
况且人家只是跟你讨价还价,你霸道的将市场一关了之,让其他贸易合作伙伴怎么想。因此,大同的市场便一直维持着。
以至于后来,鞑靼每次派出的商人都不是真正的商人,他们全部由兵卒组成,名义上是贸易,实际上沿途抢夺,边关的百姓深受其害。
此时大明的士卒都是血性男儿,不像后期那般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中不乏能征善战之辈,自然不可能放纵元人如此行凶,因此爆发了一场小规模冲突,死了几个人。
这下乃尔不花不干了,不就没忍住抢了你几次吗,你们就敢动刀,老子干脆不装了,明着跟你干,反正现在牧草丰盛、物资充足。
鞑靼有没有实力跟大明叫板呢?自然是有的,上次的大战损失的基本都是兀良哈木帐下之人,乃尔不花基本没有损失。
不仅如此,乃尔不花凭借着那场伏击战打出了名声,以至于北元解散后,许多原先北元朝廷的旧部都归顺于他。
加之这几年跟明人贸易,战略物资储备不少,同时也借着大明的巨大市场消化了草原的弱病牛羊。
如果单是其本身的发展,乃尔不花还不至于跟明人撕破脸皮。毕竟前面挨过的打疼痛感还未消散。
不过朱元璋的去世却让鞑靼人心思再次活络了起来。
姓朱的这几十年可把他们整惨了,赶出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的中原不说,还屡次派人追到草原来,动不动就招呼几十万人喊打喊杀,这生活谁受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