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禅师听了,沉默良久,对善遇法师道:“我们当年在神通寺,是觉得山林之中缺乏利益众生的路径,于是选择走出大山,来到了咱们的家乡,在土窟寺落脚。现在,您后悔了吗?”
善遇法师笑了:“倒也不能说后悔。咱们不到土窟寺来,估计总会惦记着,如果走出大山,就能更好造福人们这件事,根本无法安心修行吧?!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明白,原来我们所追寻的,佛经中早已告诉我们,而我们因为缺乏足够的体悟,才总是在外求啊。”慧智禅师双手合十,不再多说。
在一旁随侍的义净当时听了,对“你再出家吧”几个字印象特别深刻。才十一岁的他,第一次明白,出家并不是剃光那三千烦恼丝,而是从内心到行动都朝着出离烦恼不断努力。否则,你无论身在哪里,你都难以做到清净。
义净将这个想法在后来悄悄向善遇法师表达了,善遇法师很欣慰义净的颖悟,嘱咐慧智禅师对义净用心培养。慧智禅师也是这时候对这个叫张文明的小沙弥增了几分留意。大约这时候开始,义净的法名已经逐渐在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的交流中逐渐成行。只是,这时候的义净尚不能确定是否能取得度牒,自然也就暂时秘而不宣了。
善遇法师不久之后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义净很伤心。毕竟,从他七岁开始,他差不多就跟在善遇法师身边了。善遇法师教他识字断文,更让他跟在身边,让他逐渐开始懂得待人接物的规矩。善遇法师博学多闻,深得僧俗的钦佩,义净是认识得最清楚的。而且,善遇法师写得一笔好字,让人们总是赞不绝口。善遇法师写的字,有着张旭草书的潇洒,也有着钟繇楷书的端庄,写的篆书更有着让人钦佩的金石气韵,义净尽管很小,但听着别人的夸赞,总忍不住跟着欢喜不已。
义净的爷爷和父亲当年将义净送进土窟寺,正是觉得义净的才华出众,只有跟在善遇法师这样博学多能的大德身边才能不埋没了义净的聪慧。而义净也着实在跟随善遇法师当侍者的时候,不断接受着善遇法师的陶育,从小便老成持重,严于律己,待人谦恭有礼。再加上聪慧,往往过目成诵,也由此得到了善遇法师更多的指导。只是可惜,在义净十一岁之后,善遇法师就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将继续指导义净的任务转交给了慧智禅师。
义净十二岁那年,善遇法师去世了,义净自然悲痛。悲痛之余,义净更严格地遵守了善遇法师的告诫,不敢耽情于诗词歌赋和杂史,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精读佛教经典上。与此相应的,义净也对参与会见各种大官达贵和社会名流等事,能避开尽量避开。
“你再出家吧!”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聊天时点明的这句话,让义净知道,与其将时间和精力大量用于世俗的应酬,不如专心致志学好佛教经典,领悟透彻佛教经典中的种种智慧。善遇法师去世之后,义净变得更加勤奋刻苦,也更加专心于佛教典籍的研读,只在必须会客的时候出面,像今天这样,明明知道会客必然会面临应酬,依旧不管不顾地赶去,只为了尽快见到慧智禅师,很少见。义净又一次感觉自己回到了十一二岁那个年龄,而他知道,他感受到了使命召唤一般的热切。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