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陵水渡口。
“如今天下未定,梁羽兄当真要退隐江湖了吗?”易林惊讶地说道。
“反正我是看开了。人有人的命运,天下有天下的命运,这天下姓什么本就不重要。纵横家有没有也不重要。我已经和霜儿商量好了,先游山玩水一阵,然后回万马庄。”梁羽说道。
“爱情的魔力啊!哈哈哈,你倒是比我先实现了人生自由。”易林笑着说道。
“反正我现在也是闲着。我游历各地,还可以帮你找找那本《航海图志》”梁羽说道。
“你是得帮忙找找。海上丝绸之路就靠它了。”易林说道。
“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何意?”梁羽问道。
“盛唐之时,国运昌盛,商贾可以通过马队车队将丝绸瓷器等物品,安全穿过吐蕃等地,运往西方。如今天下大乱,商旅文化交流受阻。若是能够开辟海上航行通道,省时省力,必然能再创盛世。”易林说道。
“易林兄的眼光果然长远。”梁羽佩服道。
“不是我的眼光长远,而是前人之智慧罢了。再此我就祝梁羽兄和霜儿小姐神仙眷侣,笑傲江湖吧。”易林说道。
另一边,万霜儿也正在和琉璃手拉着手,依依惜别。
琉璃拉着万霜儿的手走了过来。万霜儿向易林说道:“听说你曾是翰林院的侍郎,文采斐然,写得一手好诗。如今即将离别,何不赋诗一首,以作纪念。”
易林苦笑道:“都是各位谬赞而已。我的诗哪里登得了大雅之堂。既然霜儿小姐盛情邀请,那我就献丑了。”
易林自言自语沉吟几句,忽然来了灵感,朗声说道:“古道长亭望江烟,送君远行陵水间;前路漫漫多珍重,不知相逢是何年。”
万霜儿赞叹道:“易林兄果然是才高八斗呀。”
易林说道:“一首打油诗,让各位见笑了。梁羽兄,霜儿小姐,你们一路保重!”
梁羽拱手道:“船到了,我和霜儿就先登船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易林兄和琉璃姑娘请回吧!”
易林望着船上的梁羽和万霜儿,挥手喊道:“梁羽兄,霜儿小姐,最后再送你们一句王昌龄先生的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会有期!”
梁羽和王霜儿离开之后,一支骑兵策马而至。
新任犷骑统领李辉带着人马来传达皇帝李玙的旨意。
易林心想,该来的还是得来。皇帝李玙这次是铁了心要在开春之后消除江南之患。李璘的末日到了。
皇帝李玙当朝颁布旨意,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率领驻扎在幽州的淮南军,平永王之乱,接管淮南地区的政权。另外,皇帝李玙还任命梁羽为淮南军参军兼首席幕僚,协助高适平定永王之乱。
易参军这个身份让易林有些恍惚。曾几何时,他也曾当过御林军的参军。而如今御林军却还背负着叛军之名,曾经的御林军将军长孙霖也还背负着叛将的千古骂名。
刚刚走出皇宫,易林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便感觉到有人走到自己身边。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来人是谁,因为刚才在殿内时,对方就坐在自己对面。
“易参军!”高适开口说道。
易林微微一笑,拱手回应道:“高大人!”
高适笑着说道:“久闻大名啊!今日一见,果然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啊!”
易林苦笑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道:“高大人过奖了!我一个瞎子,又怎能称得上‘风流倜傥’?”
听到这话,高适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但很快便恢复正常,笑着说道:“易参军这是什么话?我观你双眸有神,行动自若,根本不像双目失明之人。”
易林哈哈一笑,解释道:“高大人有所不知,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而且,我曾经学习过一些武功心法,可以通过感知周围事物的动静来判断方向和距离,所以看起来与正常人并无太大区别。”
高适听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赞叹道:“原来如此,易参军真是非常人也。怪不得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易林谦虚地笑了笑,道:“高大人言重了。倒是高大人如今备受圣上青睐,简直是平步青云,如日中天。日后还请多多关照才是。”
高适连忙摆手,道:“哪里哪里,易参军说的这是什么话?咱们都是圣上的臣子,自当互相照应。不过,我很好奇,易参军是如何失明的?”
易林心里苦笑,总不能说是皇帝李玙给弄瞎的吧!他笑着说道:“这事说来话长,不提也罢。”
高适看着易林说道:“我很欣赏易参军的才华。你写的诗,我都有所耳闻,当真是好。就是今日那首送别诗也是一绝。古道长亭望江烟,送君远行陵水间;前路漫漫多珍重,不知相逢是何年。”
易林笑着回应道:“高大人谬赞了,我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您的诗作才堪称一绝,令人叹服啊!”
高适笑道:“都是各位朋友给面子,缪赞罢了!我还是觉得易参军的诗写得好。”
易林感慨地说:“咱们就不用商业互吹了吧。说起诗歌,我怎敢与你相比?你可是大唐诗歌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就拿你的《别董大》来说,简直精妙绝伦。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定会传颂千古。”
易林心想,你高适可是大唐留存诗歌最多的诗人,就连诗仙李翰林李太白都没你多。
听到易林赞誉,高适赶忙谦逊地回答:“过奖了,我实在不敢当。”
易林真诚地说:“我并非谦虚,而是实话实说。大人的诗作豪迈奔放,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高适哈哈一笑:“易参军言重了,我们互相切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