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轮到艺辰要工厂帮忙追货,吕先生不知道该怎么跟梁、穆二人讲。
工厂需要帮忙时,艺辰没有伸出援手。
现在艺辰需要帮忙了,他担心梁、穆二人会睚眦必报,没敢直接找梁、穆二人。
只能把这个情况告诉老板,没想到引起了老板的兴趣。
不知道工厂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吕先生帮忙打听。
工厂内因为刚刚做过人员以及工资方面调整,对批量小、品种多的生产方式都比较配合。
尤其生产以及销售两个部门,更是信心十足。
订单价格的提升,致使销售额直线上升。
两个部门的个人工资都是跟销售额挂钩的。
销售额的增加,直接提升个人收入,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
虽然生产安排以及发货更困难了,但在金钱的刺激下,困难好像无形中小了很多。
穆青专门针对转产的增加,制定了一项成型车间工艺组,工资与转产次数挂钩的方案。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转产,保证每一次转产的顺利实现。
并尽可能少占用生产时间,给实际生产留有充分余地。
针对研发样板的增加,也同样制定奖励措施。
现在的研发样板跟排产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空闲时间。
韩总对穆青专门制定的奖励措施感激不尽。
于总被艺辰追的没办法,就专门找梁亚静商量,是否可以考虑启动燃气辊道窑以及新配方。
为此,梁亚静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商量此事。
会上,穆青说:“我觉得现在考虑启动低温快烧,为时过早,还要看订单量的持续性。”
“现在只是客人手中原来积累下的小订单,一直没有合适的工厂配合。”
“所以这些单对于客人来讲,恐怕只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我们不接这类单,客人也找不到货源,大概率是放弃的。”
“现在我们接这类单,就一下全部涌出来。”
“这之后,应该会回归常态。”
“要看回归常态以后会是什么情况。”
“启动低温快烧,就相当于扩大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扩大以后,如果回归常态的订单量跟不上,还要再停产。”
“这一开一停的人员安排以及费用都不好处理。”
主管技术、质量的韩总跟大家说:“现在新的生产模式已经造成质量率下滑。”
“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估计肯定是这种趋势。”
“再去扩大生产规模,恐怕这种趋势就会更加明显。”
“现在很多人的思想已经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好在我们还有老底子,还有做好质量的奖惩措施,否则会更麻烦。”
“新品种以及转产的增加,让质量控制越来越困难。”
“一种缺陷还没想出办法解决,就已经下线了,完全不同于以前。”
“所以最好能给工厂一段时间去逐渐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