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向刘备自曝穿越者身份

第三章 科举制度

“求贤令是错误的?”

对于凌云的这一个回答,诸葛亮和刘备二人再度皱起眉头,仔细回想求贤令的内容,却找不到任何错误的地方。

要知道,刚看见求贤令的内容时,他们二人还惊叹过曹操的手腕和见识。

用寒门弟子来制衡世家,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求贤令只看能力,不看品性,这就很要求统治者的手腕,一些品性不端的人,如果进入到行政体系中,如果君王的手腕果断狠辣,那还可以压住这些人,一旦统治者偏向软弱,可想而知朝堂会陷入怎样的混乱局面。”

凌云平静的说道,将曹操求贤令的弊端说出。

如果曹操的求贤令真的是正确的话,那他的政权也不至于被司马懿替代。

求贤令,固然可以从底层直接选拔人才。

但底层出现人才的概率和世家出现人才的概率不言而喻,毕竟世家弟子小时候能够接受到的资源,远不是底层所能够比得上的。

但是,不看品性,只看才华,就很容易导致大权落入到像司马懿这种人的手中。

换句话来说,求贤令对于统治者的要求极高。

历史上,曹魏三代人都始终将司马懿压制的好好,但就是第四代一软,所有的事情都有了变化。

世家的反扑,直接将曹魏覆灭。

“用人不仅要看才能还要看品德,如果一味的追求才能的话,将会导致许多品德有失的人进入官场,到时那些大家族只要有心,抓住某些人的……”

凌云话未说完,但诸葛亮和刘备二人都已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这是长远的弊端,如果没有凌云这样的穿越者视角,很难有人会想到这一点。

“想要求贤令行的通,那就必须使用那些德才兼备之人,可世上最缺少的就是德才兼备,多的是有德无才的庸徒,有才无德的小人。”

诸葛亮也是一眼看穿,如果想要避开求贤令的这一个弊端,就只有这一个解决的方法。

但这一个解决方法在诸葛亮看来跟无解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像诸葛亮这样德才兼备的谋士,都超不出十指之数。

“那该如何对抗荆州和益州的门阀氏族?求贤令如果走不通的话。”

刘备紧锁眉头,看向凌云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尊重。

“需要一种制度来改变这种情况,不管是求贤令还是察举制,本质意义上都是在形成一种人才的选拔机制,以此来削弱世家对于人才的掌握。”

身为研究三国的历史学者,对于这一个时代的弊端,凌云都是在清楚不过的。

在科举制没有出现前,皇权大多都是依附在世家的支持下。

如何依靠世家又不被世家掌握,这是每一朝皇帝都要学会的制衡之术。

直到隋朝发明了科举制,这才彻底确定了皇权的中心地位。

因为世家没办法在通过垄断人才来威胁皇权,继而形成了在朝堂上的党派斗争,更方便皇帝去掌控各方。

可以说,科举制度的发明,彻底保证了皇权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

因为始终都有在这个制度下受益的人才诞生,而这个制度的最高领导者则是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之王爷难为
红楼之王爷难为
水荣毕业于国防大学指挥系,本是现代某军团侦察连连长,在执行边境任务时光荣牺牲,意外穿越成为红楼北静王爷。此时的四王八公已现盛极而衰之相,武勋群体的大船也如逆水行舟,而处在风口浪尖的北静王又该如何救人自救?
石头真人
三国第一公子
三国第一公子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即将失败,在五丈原设下七星阵试图逆天改命,确不知早已落入了有心人的陷阱,七星阵并没有改变蜀汉与曹魏间的气运反倒是阴差阳错间将诸葛亮带回了公元190年,同时将现代的刘奇带回到了东汉末年变成了荆州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在刘琦与诸葛亮携手努力下,他们平乱世、创基业,一同开启了大汉新的辉煌篇章。同时他们两人查黑幕、寻隐密,最后找到了刘琦回家的路。
起个什么名字好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宇宙探索好青年海东青,在一次外出之后偶遇凶险,情况危急之下进入虚拟仓,从而进入了鹿鼎世界,本想取代韦小宝,可主角无论怎样设计,韦小宝总能走到原本的剧情当中,从而海东青开启了截胡之路。存稿10万,欢迎大家订阅收藏推荐!!
再板你一砖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孔明转世重生,却意外成为了吕布,前一世的执念,能否挽救大汉天下?除了前期天下大势三国演义只用了十几章,对于曹操,袁绍,张绣,吕布,等人的关系介绍太过于简单,用了三国志的内容,刘备的形象太过懦弱,用了三国志的内容,其他一切设定均来自三国演义。
灵草谷的唐伞小僧
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俞歌尽重伤醒来,不仅白捡了一个铁锤寨三当家的身份,还娶了位看着不太聪明,又像有点人格分裂的娘子,以及一个聪明绝顶的大当家当大哥,结果还意外得知,铁锤寨大当家“锤老大”就是他亲大哥。他还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小舅子,然后又发现娘子也是深藏不露的人物,这也就算了,他自己居然还有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份……所有的事,似乎都不在预料之内,从他出生起,就是一个意外。
欢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