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大将蒙骜带兵攻打赵国,并吞并了太原之地,开始设置太原郡。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派大将蒙骜带兵对魏国发起进攻,一时间魏国情况万分危机。魏安厘王为了能够保住魏国,将滞留在赵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召回,并承诺不追究他“窃符救赵”之事。
信陵君已经滞留赵国十多年,虽然有着高官厚禄,但依然心中想着自己的国家,因此在得到魏安厘王的召令后,信陵君立即赶回魏国。
信陵君回到魏国后,亲自出使诸侯各国筹备诸侯合纵,准备对抗秦国。信陵君当年“窃符救赵”的大义之举天下皆知,天下的能人异士和诸侯各国的君主都深表佩服,因此在得知信陵君召集天下诸侯后,也纷纷加入其中一起对抗秦国。
在信陵君的召集主持下,赵、韩、燕、楚四国都出兵救援魏国,而在进攻魏国的秦军大将蒙骜,在得知诸侯出兵救援魏国后,知道自己所率领的秦军不敌诸侯合纵联盟,便撤兵退出了魏国境内,停止了对魏国的进攻。但让蒙骜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诸侯合纵联盟,并没有像上次一样,在秦军退兵后也跟着解散回国,而是对秦军发起了追击。
蒙骜率领的秦军虽然早早的退兵,但依然被诸侯联军在河外(今河南洛阳和郑州一带)追击上,逃脱不了的蒙骜只能组织秦军发起抵抗,但面对诸侯联军的凶猛进攻,秦军根本抵挡不住,最终溃败而逃,蒙骜带领着秦国残兵一直逃回函谷关内,才阻挡住诸侯合纵联盟的继续追击,史称“河外之战”。
诸侯联军在河外击败秦军后,继续对函谷关发起进攻,而秦军为避其锋芒一直坚守不出,诸侯合纵联盟又迟迟攻破不了函谷关,只能在函谷关外连续的进攻叫阵。
秦军依靠函谷关的天险,并不理睬诸侯合纵联盟的叫阵,只要守住函谷关不被攻破,诸侯联军自然会不战自退,毕竟诸侯联军多驻扎一天,他们的后方补给就会困难一天,这样的联合必然不会长久。诸侯合纵联盟在函谷关进攻数月后,都没能攻破函谷关,也只能无奈退兵回国。
信陵君联合魏、楚、赵、韩、燕五国对秦国发起的讨伐,是战国史上的第四次诸侯合纵,虽然开局十分顺利,但最终还是被挡在了函谷关外,如果这次诸侯合纵联盟能再坚持一阵,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但经过多年的征战,诸侯各国早已经破露不堪了。
诸侯联军退兵后不久,在位三年的秦庄襄王便去世,其子继位,秦帝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