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草原大战已过去半年有余,这期间,耶律楚和的使臣两次到达中都,带来草原上的朝贡品,表达了要与北辽修好,共叙叔侄之情,共谋契丹人的百年大业。而近来,北方的靺鞨人又兴风作浪,因而虽然耶律德荣知道自己未来与耶律楚和必有一战,但也只好暂且忍一时。
耶律楚和向北辽称臣之后,通过草原上的贸易线聚敛不少财富,同时注重生产,慢慢积蓄力量。他也知道,自己和耶律德荣的恩怨是不可能就这么了结的,二人之间必然是你死我活,必然有一场命运的决斗。在休养期间,他着手准备加强与中原联系,以从中原购买粮食兵器,于是他筹划派出使者分别前往安州、晏州和帝都。
被拜为太师的于子非主动要求去晏州,因为他还想去晏州弄清楚一些心中疑惑,于是他稍稍准备就带队启程了。之前,于子非听说耶律楚和联盟回颜部之后,就知道这孩子是准备有所大行动了,便启程回到草原,若不是行程被打断,自己原本也计划前往晏州。
然而于子非出发不久,帝都就发生兵变,此后梁王朱奎篡位,晋王李淄坐病重离世,耶律楚和面对这种形势,亦忧亦喜。中原大乱固好,总归不会再威胁到自己,但恐怕北辽很快会趁乱向自己宣战了,以自己力量,还不足以对抗自己的叔叔。
想起当年资助过自己的李淄坐,耶律楚和内心还是心有不舍,虽非亲非故,但总归这个人给过自己很大帮助,可惜英雄已逝,不知河东未来如何?
路途数月,于子非终于到达了范阳。
虽然早已联络过,但当于子非带着使团来到范阳,依然吃了闭门羹。刘荣焕常年居住在大安山内,与三清观的道士一起修炼仙丹,还随身带了四百多美女,纵身酒色之中。刘荣焕一般一年只在范阳城内待两个月,其他时间皆由刘启明代为主持晏州之事。
虽说刘荣焕吩咐过要好好招待草原使团,但与北辽暗通款曲的刘启明早已得到耶律德荣的授意,欲将使团驱赶走。和他的父亲相比,刘启明和北辽的关系更加亲密,尤其是朱奎称帝之后,北辽看到了拉拢晏州的机会,而刘启明也希望契丹人支持自己,早日接替父亲掌管晏州。他虽然自己主持晏州事务,但身为卢龙节度使的弟弟势力也不小,而且早就虎视眈眈,一直想取代自己。
于子非暂住在驿馆内,刘启明已经下了逐客令,要求他们明日必须离开。他苦恼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却在此时想不出什么办法。
“报告太师,有人送来一封信。”随行侍卫报告。
于子非打开信,信中写道:“得知贵客明日午时离开,特邀城西十里四棋酒家一聚,共商晏州大事。”
第二日,于子非一行人还未到达城外十里,酒家已被清空,酒菜也已经备好。
“鄙人为卢龙节度使刘启光手下谋士杜荣尚,约贵客来此一聚,一来尽我晏州地主之谊,二来也为共修双方之好。”杜荣尚早已等在门口。
江孜之死让杜荣尚备受打击,他一心感念江孜这么多年的养育和栽培,面对这突然的变故却也束手无策,他只好把这笔账暂时记到了朱奎头上。不过所幸自己不在帝都,否则怕是也难逃一死。义父死后,他的身世之谜也就石沉大海,他没法说服自己不去探求自己的来历,尤其是义父明确说过他的身世与晏州有关,他也想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们为何抛弃自己?他无暇考虑这些,义父死后,他四处联络各地军闻司旧僚,也有一些人来晏州投靠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