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听他这么一说,眼泪就下来了,说:“大王,你不说我也要告诉你呢,这事首恶实际上就是朱友珪,我们做内臣的,无权无势,实在是无力讨贼,要替先帝报仇,现在只能依仗外镇了。”
朱有贞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啊,我父皇真是被人害的,这报仇嘛,我早有此意,但是没人帮我,我一个人能有什么办法?”
赵岩回答说:“现在拥强兵、握大权的,没有谁能超得过魏州的杨令公,最近他又被任命为都招讨使,只要他能说句话,晓谕内外,这事儿就好办了。”
朱友贞一听,连声称妙。
..............
知识卡片:
匡国军节度使韩建被他自己的手下给杀了,这个人我们前面没说过,其实他在五代早期很有名,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韩建是许州人,曾经官至后梁宰相,他被杀以后,梁末帝朱友贞追封他为太师。
韩建原来是蔡州秦宗权的部下,后来成了宦官杨复光麾下的“忠武八都”之一,在黄河中游镇压黄巢起义。杨复光死了以后,韩建和王建等人投靠了宦官田令孜,官拜华州刺史,再后来又升为镇国军节度使。
黄巢起义的时候,关中一带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处都是强盗和逃兵,土地也荒芜了,农民都跑光了。韩建统治了华州十六年,治理有方,使华州“流亡毕复,军民充实”,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韩建原本是个文盲,但是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在统治华州期间,他让人在自己平时用的东西上都写上这些物件的名字,久而久之就逐渐识字了。后来他得到了字典《玉篇》,高兴地说:“我按着偏旁部首来检索,又有什么找不到的呢!”他不光学会了认字,还学习了儒家经典和史书。由于韩建本人热爱学习,他的部下、乃至华州都兴起了读书之风。
他在华州期间,打败了秦宗权手下的将领程景思、张琢等人,确保了华州安定的环境,又招揽流民回乡,用自己年轻时干农活积累的经验来督导生产建设,并且访求民间疾苦,数年之间华州大治,在晚唐时期,他和割据荆州的郭禹合称“北韩南郭”。
韩建和陕西军阀李茂贞、王行瑜相互勾结,劫了唐昭宗,杀了唐宗室的十一个宗室王,还利用唐昭宗居住在华州的时机,征收商业税,两年之间得钱九百万,使自己的经济力量大为充实,但是最后都被朱温抢走了,算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天复元年,朱温西征李茂贞,先打的就是韩建,韩建投降后就跟着朱温混了,朱温又挟持唐昭宗迁都到了洛阳,长安城基本就成了废墟一片,百废待兴。韩建任佑国军节度使以后,主持了长安城的重建工作。这算是韩建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吧。
为了便于军事防守,韩建放弃了长安的外廓城,把原来的皇城作为新城。明代在韩建所修新城的基础上,向东、北两面略有扩展,形成了今天闻名世界的西安城墙。
韩建把原来在务本坊的国子监和唐石经,迁移到了新城内、原尚书省的西边,并且加以保护,这个呢,就是西安碑林的前身。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历代书法作品的宝库,着名的《多宝塔碑》《九成宫碑》《圣教序碑》等等都在这里,如果不是韩建,恐怕很多珍贵的书法资料都会遗失。
总体来说,韩建虽然不是武力智力值超高的将帅,但是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保存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