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200.郭德云的烦恼
这次连阴雨东西码头、毛庄几个村庄损失惨重,花生、红薯都在土里刨的不及时,好多都发芽了。
而北边那些村庄损失更惨重了,一直过了十月份地里的水才退完。
花生、红薯、谷类、豆类基本上都是要绝收了,就玉蜀黍能有一半产量就不赖了,棉花啥的也堪堪能达到丰年的三成。
其实发芽的红薯还是能食用的,煮熟或蒸熟都能吃,就是不能储存了。
这些大队都是趁地里能下脚了赶紧刨红薯,然后挑拣品相好的储藏,其它都分给各家各户了。
北边那些黏土地播种小麦都比往年晚了半个月,明年小麦收成不会太好了!
这几个沙土地村子倒是沾了雨水消退过快的光,不耽误小麦播种。
想到了红薯发芽,韩述苦又想到了赵修普和社员吵闹的话语,自己是不是到东码头大队了解一下情况?
说走就走,风风火火闯九州!
韩述苦找到了郭德云,问今年的秋收情况,郭德云一脸懵逼,“你操这个闲心干嘛?想支援俺粮食吗?”
韩述苦撇了撇嘴,“你是想屁吃呢?我就是想知道你们今年红薯还加工粉条不?”
“咋了?俺加工不加工粉条,不影响你们大队吧?”
“说实话,影响!”韩述苦给了一个肯定回答。
郭德云张大了嘴巴,韩述苦差点给他嘴里塞进去个驴粪蛋,那一嘴黄牙太难看了,还特么的口臭飘十米。
“俺大队的事情,咋会影响恁大队了?”
韩述苦懒得和他打哑迷,直截了当的说:“我想用恁大队的场地加工点粉条和腐竹。”
“恁村地方不够了?好家伙,这是准备加工多少呀?”
韩述苦不耐烦道:“别胡思乱想了,俺村正在施工,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的,加工出来的粉条、腐竹都掺杂着泥沙,卖给你吧?”
“哦!原来是这样呀!那咋收费或者给俺点啥补偿?总不能白用吧?”
“咱两个大队是不是阶级弟兄?需不需要互帮互助?”
“拉倒吧!我买麦种时你可是说了,上杆子不是买卖,我一直记着呢!”
“挖槽!你记忆力这么好咋不考大学呢?”
“少扯淡,再给哥哥支支招,愁死哥了。”
“咋了这是?”
两人嘻嘻哈哈聊天打屁一阵子,郭德云给韩述苦吐槽着苦水。
前些时他和毛光明一块找韩述苦取经,也知道了小码头大队发家秘诀。
首先解决的就是粮食产量,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才能保证社员吃饱肚子。
才能有余粮搞养殖,才能让社员吃上肉,还能积攒禽畜粪便肥地。
才能搞副业挣钱。
总之,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才能走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盘活经济,发家致富。
想要粮食产量上去,得有水、肥、良种。
良种小码头大队有了,肥料目前只能是用草粪和牲口粪便,这也算是强差人意。
沙土窝地区,水浇地是必须要搞的,这就需要挖井了。
郭德云现在就难到这个点上了。
据郭德云介绍,小麦播种完毕后,大队准备全力以赴挖井。
东码头大队有耕地二千来亩,按照一眼井能灌溉二十亩地计算,需要挖一百眼井。
挖一眼井不算人工,加固井壁配套设施和一套洋辘轳,成本大致是一百块钱。
东码头已经挖了三十眼井了,能够保证六百亩耕地收成。
要是再挖七十眼井,得投资七千块钱。
现在问题就出在这七千块钱上了。
大队去年秋季和今年夏季这六百亩水浇地收成还不赖,在干旱严重的年代,还能达到亩产二百多斤,已经是巨大惊喜了。
特别是去年秋季种植了几百亩红薯,也学习小码头大队加工粉条,年前卖粉条挣了三千多块钱。
过年时按照工分给社员们分了钱,各家都过了个幸福年。
今年夏季小麦收成也中,交了公粮,社员们还吃上了白面馒头、捞面条。
统购粮也卖了四千块钱,加上秋季收入,大队手里也积攒了六千块钱。
郭德云计划全部用来挖井买辘轳,把两千亩耕地都改造成水浇地。
群众一听大队要把这一年辛辛苦苦挣的钱都用来挖井,大多数都反对。
群众的意见惊人一致,干旱已经过去了,再挖井没啥意义。
这不,刚下雨把秋庄稼都淹了,还花这么多钱去挖井不是傻子吗?
想挖井也中,劳力随便用,钱可不能乱花。
这快过年了,不得给社员们发钱过年呀?
去年过年一家都领了十块二十的,过年也敢给孩子买几尺布做身新衣裳了。
也能买二斤肉吃肉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