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190.取经
郭德云“呲溜”喝了一口酒,放下小碗,夹了一筷子黄瓜,细细咀嚼。
咽下后说道:“唉!永昌老哥,小苦兄弟,俺们大队啥时候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啊?”
韩述苦苦笑,俺爷孙俩,你一律称兄道弟的,唉,这只能是各论各的啦!
毛光明也开口道:“就是啊!俺们该咋样干才能赶上恁大队的生活水平呀?”
这是进入正题了?
韩述苦也不藏私,有啥说啥。
“两位老哥,俺们大队粮食产量比你们大队多快一倍了都?知道为啥吗?”
“啊!这么多呀?”两人同时惊呼道。
他俩都知道小码头大队的小麦收成还有玉蜀黍收成比较高,但不知道有这么高!
以前听从公社的建议,他俩也带领社员挖井浇灌庄稼了,产量是“嗖嗖”的上涨。
原来靠天吃饭时,像这几年的天气,基本上都收不够种子数呢。
去年秋季玉蜀黍和红薯收成都不赖,今年小麦亩产也达到了三百斤,这可是创记录呀!
为此,两个大队社员们可是兴奋不已,家家都小心翼翼的吃了白面馒头,捞面条,葱油饼,饺子,包子。
过年都不敢这么吃呀!
看着两人不敢相信的迷离眼神,韩述苦直接开讲:“想让群众吃饱穿暖,提高粮食产量是关键,只有产量上去了,才能有余粮干点副业挣钱。
俺们粮食产量高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挖井浇地,现在所有的土地都是水浇地。
第二个原因恐怕你们就不清楚了,那就是种子。”
“种子?”
“种子?”
毛光明和郭德云都发出了疑问。
韩永昌接过话把,有点小得意地说道:“对呀,俺大队用的种子都是小苦自己培育的品种!”
“哦?”
两人有点惊住了,太不可思议了!
都是种地老把式,种子的重要性两人还是知道的。
他们耕种也是从上一年的粮食中千挑万选,颗颗种子都是颗粒饱满,瘪的,烂的都是要筛选下来的。
可刚才听到韩永昌说的种子是那个少年自己培育的,没听错吧?
没等两人从懵懂中清醒过来,韩永昌又强调一下:“你们没有听错,俺大队用的种子都是小苦自己培育的,比咱们自己筛选的种子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还抗倒伏,还有产量都要好!”
这老小子现在也能拽这些专业词汇了,到底是听的次数多了!
这次,两人是听清楚了。
急忙问道:“那能不能今秋播种小麦时,给俺大队一些小麦种子呀?”
“没问题!”韩述苦干脆利索答应了。
韩述苦接着说道:“前面我说了增产粮食的两个办法,还有第三个办法是施肥。
俺们去年是在地区化工厂购买了氨水施肥的,这个肥力要比传统的底肥更有劲,可惜化工厂不能大规模购买氨水,人家也没有那么大的产量。”
“哪该咋办?”毛光明急切问道。
“只能在底肥上下功夫了。除了沤草粪,还要把牲口粪发酵,当成底肥使用。”
韩述苦看向两人,“我是这样想的,恁大队耕地面积都比俺大队多,目前只是挖了三十眼井,只能水浇地六百亩,占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下一步还是要挖井,使所有耕地都能成为水浇地,恁算算一年粮食产量有多少?”
“这些粮食除了交公粮外,群众分到手里的也足够吃饱饭了。还有剩余的就搞养殖,既能卖给供销社挣钱,还能让群众吃上肉!”
“并且,猪粪、鸡粪还有马、牛粪都是好底肥,上地也能增产粮食!”
“对呀!”郭德云兴奋说道,“俺们去年底大队还有卖粉条剩余的钱,这回去就继续挖井。”
毛光明也附和道:“是得继续挖井,水浇地能旱涝保丰收,粮食产量上来了,就有余粮搞养殖了,社员们就能吃上肉了!种地也有肥料了!”
两人也不吃喝了,都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韩述苦劝道:“叨、叨!”
众人又推杯换盏,吃喝起来。
到底是毛光明的脑瓜子灵光,正叨菜的他突然停住了手,看向韩述苦,吞吞吐吐问道:“小苦兄弟,咱收成多交公粮不也得多吗?
公社规定的扣除每人八两口粮,其余百分之十五上交,余下粮管所低价收购。
咱们不是落不到手里多少粮食吗?”
这是当下交公粮的通行规则。
产粮的百分之十五交纳公粮,这是必须的,种国家的土地,给国家交纳赋税,已经几千年了,无可非议。
然后留够口粮数,人均八两。这八两百分之六十是真正的人均,按人头分的。
余下百分之四十按照工分多少分的,劳力多的家庭分粮食就多。
人口多是孩子的家庭,就得年年闹饥荒了,因为挣的工分少,吃得还多。
就是挣工分多的家庭,一年也不敢敞开肚皮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