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109.村规民约(二)
大队的决定是翠花的养老钱必须出,按照现在的行情,正常情况下两口人一天挣十八个工分,值钱一毛八分钱。
一个月挣五块四毛钱,拿出三分之一孝敬父母是合适的,那就是一块八毛钱。
考虑到天气原因和自身原因,不可能一年四季都保证能上晌干活挣工分,大队硬性规定,三个儿子一个月孝敬父母都是一块五毛钱。
可以一次性交清也可以按月交,同时大队还做主给韩思春出了分家清单,一式三份,大队,父母,儿子三方一方一份保存。
韩思春上交父母的孝顺钱需经大队转交,免得扯皮。
韩述苦最后强调,这是大队的决定,不是建议,无论父母还是儿子都无条件执行,有意见保留,再无理取闹,按照《村规民约》执行,大队扣发福利。
这年月,大队干部是非常有威严的,特别是像韩述苦这种有本事的干部,虽然不能说是言出法随,但经过思考说出来的话也是不容置疑的。
经过韩述苦裁定,赵翠花和赵丽娟都不敢再折腾了,乖乖听从大队的建议。
翠花也阔利的一次性拿出了十八块钱,交给了刘兰英,当做一年的养老钱。
至于老二韩思国、老三韩思民,他们和爹娘一块生活,一块劳动,目前还不存在交养老钱的情况。
大队也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以后各家各户分家单过都以此为依据形成惯例,避免因为分个家闹得鸡犬不宁,徒惹人笑话!
韩述苦询问了运输队今天出车没有,韩永昌回答说没有出车,昨天半夜才回来。
韩述苦大手一挥,“晚上全体社员开会,除了今晚民兵巡逻小组成员,其他社员都要参加!”
吃过晚饭,社员们三三两两的来到大队院。制衣小组屋里还是有许多待加工的布料,大都是小码头群众的布料。
群众们也学精了,开春后天气转暖,都把自己家的棉被棉衣棉裤拆洗一番,然后拿到制衣小组要求缝边,不要钱做工还好,傻子才像以前那样用针线一针一线缝边,针脚不密还不说,也没有缝纫机缝边结实呀!
外村也有慕名而来的,加工成衣或把被面缝边,特别是荆庄有些家底的社员悄悄过来,把要求尺寸给孙凤娟说说,一件丢下两毛钱,悄悄的走了。
三人组其实就没有个办公室,韩述苦也不喜欢开会,有想法了直接给三人组一铺排,甩手就溜达走了。
三人组是既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这年轻人好过分,一点都不知道尊老,大队啥活都扔给他们,自己偷懒去。
高兴地是这年轻人一点都不揽权,大队啥工作都是三人领导推行的,面对权力的诱惑,这年轻人懒就懒点吧,可以原谅。
三人组也提到办公室的问题,韩述苦总是说再等等,一年后肯定给大家伙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大队院里也没有点灯,不过今天是上玄月,晚上不是漆黑一团,倒能看个七七八八。
大队长韩永昌先把近期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
养殖小组都按部就班喂养各类家禽家畜牲口,其中鸡鸭都孵化小鸡仔好几茬了。
大队的要求是公鸡公鸭能出栏就卖掉,母鸡母鸭主要是产蛋,大队卖鸡蛋鸭蛋。
二大爷发现又有三四匹马怀孕了,韩述苦只能看有几匹马能驾辕再配上毛驴拉汽马车,才能决定出动几辆汽马车。
经排查,还有十二匹马包括扎那在内可以驾辕,毛驴配合拉车,还能出动十辆汽马车拉煤,韩述苦就同意出动十辆汽马车拉煤了。
韩述平这家伙头脑就是灵活,他还坚持每次给销售科长老钱送一只家禽。
人心都是肉长的的,老钱一直都收到小码头大队的禽肉,思想渐渐也活泛了。现在开票都是按一车两吨煤的标准收费开票,反正都是公家的煤炭呗!
到煤场老齐那,韩述平同样每次都给老齐一只家禽。老齐这种最底层的员工更是没有国家观念了,一直都是随便装,开具出煤场货单是一车两吨煤。
这样运输队拉一趟煤十辆汽马车本钱是三百二十元,到县供销社孙主任煤场是六百零五元。一趟利润是二百八十五元,一个月去十趟,就是二千八百五十元呀!
大队院西南角那个磨坊也没有停事,先前是加工粉条磨红薯粉浆,红薯都加工完了,只剩下五千斤准备育苗红薯秧。
韩永昌被韩述苦这个沙土岗挖洞穴储藏红薯的方法折服了,去年储藏红薯八十万斤,到现在损坏的有十万来斤红薯,其它都保存相当完好,折损率百分之十二点多,完好率达百分之八十多快九十了。
往年挖红薯窖保存红薯,到开春这时候折损起码有五成,用这种洞穴储藏红薯折损一成多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