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越承稍稍地表露出一点好奇想听的念头时,梁和平就毫不犹豫地将他姐给全卖了。
被卖的时候梁阮这个当事人还在场的。
梁和平在烧火,越承在处理鱼的鳞片和内脏。三爷爷本来也想到灶屋来帮忙,被几个小辈拦住了。
梁阮笑着说了句:“三爷爷您就别跟我客气了,我打小跑您家蹭吃蹭喝的还少啦,您就歇着吧,让我们几个年轻人来干这些就好了,您也该尝尝我的手艺,我现在可在城里还开菜馆了呢。”
无可奈何的梁三爷只好随了他们去。
不过,还是叮嘱了梁和平:“你姐和客人都干着活呢,你也别搁这偷懒。等会儿记得去后面摘把芹菜回来。”
梁和平哎了一声。
梁阮在一旁帮嘴道:“和平还是勤快的,三爷爷您还不放心他?”
只有越承,始终安静地处理着鱼。等三爷爷走了之后,俩个刚刚收获珍贵友谊的男人才又在灶屋里重新说起来。
大多数时候,都是梁和平喋喋不休地说着,而越承只是安静地听。
偶尔插入梁阮无可奈何地一句:“行了行了,梁和平,说得差不多就得了啊。”
通过叛徒梁和平,越承已经知道了不少梁阮小时候的黑历史。
在她看来,这还了得啊?
家里有不想见面的人,梁阮并不想太早回家讨嫌,正好碰上梁和平,遂拉着越承在梁和平家坐了一下午。
就连他俩的午饭,也都是在梁和平家解决的。
两条鱼下锅,做了一大锅酸菜鱼。
即便不煮上那么一大锅高粱饭,几个人光吃这一锅鱼也吃得够饱。
因为这一锅酸菜鱼的味道,梁三爷和梁和平都十分感慨,说梁阮:“进了一趟城,手艺真是变得越来越好了。”
“那可不。”
在亲近关系好的人面前,梁阮丝毫没有隐瞒自己在城里做了些什么的想法,大大咧咧地道:“不然我也不能把菜馆开得红红火火不是?”
梁和平这才知道他堂姐进了一趟城,还真是出息了,靠自己的手艺做了一门生意,还赚了不少钱,特别地有能耐。
像梁三爷这种上了年纪的长辈,活得多,见识多,想得多,当然思想有时候也是比较传统的。
知道梁阮自己开了菜馆做生意,头一个想法就是惊讶,他的想法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国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的时期呢。
而在那个年代的很多红卫兵眼里,这所谓的做生意,就是很明显的投机倒把——
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也放宽了不少,但长期生活在乡下的老人们,有的哪想得到那么多,不禁问了句。
“外边儿现在给做生意了,政府不管这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