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在儿媳妇这里换着了。
当时她不在家,回来后儿媳妇才跟她提了一嘴,说是用几条鲜桂鱼和小半罐生腌虾姑换了这个平菇小半斤和二两干红枣啥的。
她当时听了还觉得这买卖可不太划算,干红枣就算了,补气补血的干货,虽然就那么二两也也太少了。
但是这个什么平菇,是什么东西啊?听都没听过,听说北方那些地方,这些菇类的东西遍地都是,老便宜了,根本不值钱的。
小半斤换了几条鲜桂鱼,还有半罐生腌虾姑……虽然虾姑在他们这里也不是多稀罕的玩意儿,可儿媳妇腌的虾姑不一样,可好吃了,独家手艺跟腌料配方!
而且腌一回虾姑还怪麻烦的,家里人都很爱吃那都很少腌,要两三个月才腌上一回。
儿媳妇腌虾姑手艺一绝,每回腌虾姑这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就能闻着味儿来,拿这个来换一罐,用那个来换半瓶,这种事儿,人家也不吃亏你,自然也就不好拒绝。
所以儿媳妇一次就要做上好多,一忙就是好几天。
一顿辛苦忙乎,最后自己能留下来的也就差不多十来罐,其中还得两罐送娘家,两罐送外公外婆家,两罐给赵春花拿去送她那边的亲戚,两罐一般拿给刘莉莉。
他们自己家里能留下的,每回都不超过三罐。
还好腌虾姑这玩意儿,虽美味好吃又爽口,但是生腌的做法,短时间内不能多吃不说,也存放不了太久,最多十天吃不完就臭得扔了。
当然,她家儿媳妇做的生腌,放是一定放不到十天的,谁拿回家去不是两三天内就干完了。
有的人家,家里人口多一点的,恐怕还放不到两三天,一天内就能解决掉,能不过夜就绝不过夜。
所以就这么稀罕的半罐生腌虾姑换这个平菇,反正赵春花是觉得可惜,觉得不值的。
主要是这什么平菇,有啥好处?菇类的东西,不都那样,干巴巴的,要不就没啥味淡出鸟了,要不就一股子怪味,口感也奇怪,嚼不烂,跟吃树皮似的……
儿媳妇听她这么说,倒是跟她说些什么这个那个的营养价值,吃了有啥好处,只不过她一个都没记住就是了。
后来儿媳妇就用这个平菇熬了个什么鲜菇汤,好像用野菜熬的,说是先试验一下,熬了汤是怎么个味道,她大概就知道这东西该怎么煮好吃了。
对赵春花这种做饭多少年只是不炸灶台勉强能入口的人来说,自然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她在这方面也十分盲目地崇拜儿媳妇。
只能说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国宴大厨水准呀!
最后熬出的那个汤,赵春花尝了小半碗,不过只喝了汤,捞了几筷子野菜吃。
就汤而言,确实有些东西。
很鲜,一点点菇味,闻着竟然不是不能接受,喝了几口还觉出一些不同的鲜甜来。
赵春花就想,算了,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不划算了。
不过还是将这种美味归咎于自家儿媳妇的巧手妙手,反正是儿媳妇当家,她当然是想干嘛就干嘛。
况且她就是有那个本事,有本事的人确实要多多尝试,哪怕在旁人看来有些浪费,不那么值得。这是没关系的,赵春花愿意让她浪费,愿意让她去鼓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