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爱情这种东西,大概,本来就是一种奢侈品。
它可能是挺美好的,但美好的东西大都短暂、易碎。
就像陶新军跟王葵,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爱情吗?爱得还是挺轰轰烈烈的嘛,王葵那种眼高于顶的人,爱上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小子,就什么都不要了,敢收拾铺盖要跟他私奔,非他不嫁了。
陶新军爱王葵,爱得一塌糊涂,一叶障目,爱得卑微,爱得纵容,十几年以为自己只要够努力,只要够爱她,那么一切都会变好,以为凭爱情就可以战胜一切。
可结果呢?
还不是输给了岁月?还不是输给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还不是输得一败涂地,一地鸡毛。
当然,要说不相信有长久、坚韧的爱情这种东西,陶向予倒不是这么悲观和极端的人。
她见过最后支离破碎的爱情,也见过真的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爱情。
像是阿英嫂和蔡秀才。
而她大哥和大嫂,多少也算吧,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甚至有点稀里糊涂看似平淡无趣,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她是可以感受到的,这也是爱情。
或许爱情本来就很多的面貌,这就是其中的一种。
两个笨蛋的爱情,谁能说就不比两个聪明人的爱情要长久跟稳定呢?
这是不是就是爱情平等的地方?
没有真正体验过爱情的陶向予,像是一个实践的矮子,在理论上倒是占据高地,常常悟道。
悟着悟着,得出的结论就是,爱情就是种非必需品,虚无缥缈的,不如一个鳗鱼沙煲来得实在。
没有就没有吧,什么情啊爱啊,她是真的也不需要。
你看她结的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生下两个团子后,对赵富很自然的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亲情。亲情很好,亲情比爱情更可靠、更稳定、更长久。
其实大多数人,未必真的就有什么爱情吧,不说从前的包办婚姻,就是后来较为自由的经人介绍相识,凭双方自我意愿结合,有的只见过短短几面,有的只短暂相处十天半个月。
能有多少是爱情?更多只是将就、凑合、合适吧。
有的夫妻在日后长久的岁月中,磨合成了彼此最合适的形状,反而擦出了一开始没有过的爱情的火花。有的夫妻把多种情感糅杂,过着过着都变成彼此最不可替代与最懂得理解自己的人,往往就能相濡以沫、共赴白首。
当然也有更多的,无论从一开始是什么感情,日子过着过着,竟变成了怨偶,一张床上躺五十年,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同床异梦。
话说回来,大哥跟大嫂也是见了三次面就定下来结婚了,见第一次面的时候就彼此都挺喜欢的,这种情况也不常见,难道就叫什么一见钟情,一眼倾心?
要说羡慕,不是没有一些的。
而且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两个人的感情好像依然如初,甚至很难说是不是更好了。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傻人有傻福吧?
还记得那年那些风波过了之后,陶家勇和陈阿梅见过三面,两家就结婚的事定下来了。
她们陶家多少还是要点体面的家庭,人家一个好好的大闺女要成为陶家的人了,不可能是真的一点东西不给的。
哪怕人家都说了不需要,还陪嫁了一些东西。
体面是要的,却也不会硬要打肿脸充胖子。
最后给陈家的彩礼,就是在上回收回来的那些彩礼的基础上,添了三斤蔗糖、一个永久牌的收音机、六斤茉莉花茶和两条大门前香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