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大五岁,只要她家大哥看得上眼,觉得挺合适挺喜欢,那就可以。
大十岁都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咯,也要女方本人同样看得上她大哥才行,千万不能勉强将就。
接下去的事情反倒是出奇的顺利了,陶家勇是挺喜欢陈阿梅的,更是不在意她比自个儿大几岁的事。
陈阿梅也挺喜欢陶家勇的,两个人见完面回去,陈家二老问她怎么样,平时都挺沉默寡言不爱说话表达的三女儿,头一回说了超过十句话。
十句话里有九句半都是在夸陶家勇的。
陈阿梅觉得他高大、正气、长得也好,是她以往见过的跟她相看的男的里边长得最好的。还说他认字、聪明、挺爱笑的,很爱讲话,很善良老实,对家里人很好……
后来陶向予知道了她大嫂的这些个评语,很难不笑。
前边的高大正气长得好,那是确实,他们陶家人别的没有,外貌优势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后边的就……认字还行,她大哥虽然只有读到小学四年级就去给丁师傅当学徒出海捕鱼了,可好歹是认字是认得全的,比大嫂那种只念过扫盲班的还是强很多的。
聪明吧,呃,只能说,这个比较主观,很难定义的,那就勉勉强强吧。
挺爱笑?这个嘛陶向予就比较难以想象了。
反正陶向予跟她家大哥一起长大这么些年,见过她大哥笑的次数,大概跟陈阿梅读扫盲班认识的字也差不了多少。
很爱讲话?恕她直言,真的从来不知道,他们家里最不爱讲话的,说她大哥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综上所述,只能说一句,大约真的有“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事。
这个西施,不仅指容貌在喜欢的人眼里变得好看,更是指一个人在喜欢的眼里,有外人看不到的很多优点,很多不同的面貌。
她大哥也喜欢陈阿梅,那么在她面前,自然就会多讲话多露笑容。
这是别人平时都看不到的一面,就算是最亲的家人,也不可取代男女之间的那类感情。
这就是传说中的爱情吗?
那时候还比较小的陶向予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当然,她是想不明白的,这种东西从来无法感同身受,哪怕她脑瓜子再聪明,没有降临到她身上的那一刻,她也不会懂。
就像十七岁的时候嫁给赵富,她也只是觉得赵富长得还算过得去,挺顺眼的,接触了几次感觉人品可靠,性格也好,能对自己好就可以了。
然后就没了。
见面三次就定下来,十七岁时摆了几桌酒,从陶家搬过去,半年后怀了宝宝,十八岁去扯证,算是正式成了赵家的人。
从头到尾,她内心都是没有什么波澜的,倒也没有不高兴,只是也没有很高兴。
跟赵富的相处都是很平平淡淡的,对赵富的感觉更是从来没什么变化,但她也对赵富很好,尽可能的好。
因为她是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她没有后悔和任何埋怨。
她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也很明白,她对赵富从来都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