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杨宁兵控仓山后,凉州的防御局势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深入大漠的凉州前军依靠着新建起的九座军寨护卫犄角,将以往在大漠中横行的月泽贼寇和骑兵一网打尽。
捷龙军的大营已经后撤到仓山外八十里处,凉州方面前军八千人,中军两万人,后军则有两万两千人的屯田兵。
凉州的兵役制度采用了屯田兵和职业军两部分,其中中军和前军全都是职业军,也就是只管打仗和训练,而后军的屯田兵除了平日训练还要承担一定的田役。
此次兵控仓山为了填上大漠中防御的薄弱之处,凉州将军齐湛英将后军的一万人调拨给了杨宁。
对于杨宁兵控仓山的举动,齐湛英是持支持态度,毕竟身为边关将军,他见过太多的边民在大漠中被各种月泽人假扮的流寇所袭扰,而从战略角度来说,虽然此举会影响两国之间的战略紧张态势,但却给凉州留下了更多的缓冲空间。
原来只是雁门关外五十里到一百里的范围,而如今直接推到了接近四百里处,虽然使得边防压力陡然剧增,但却给了凉州足够的反应时间。
只是这些凉州军的汉子们此时还不知道,在大漠外的草原之上,图兰江旁,已经有月泽的大军开始集结......
一场毫无预兆的大战即将来临,大燕国内却因为这一阵的内乱到现在还有些自顾不暇,新的官员体系刚刚重新筛选确定,新一年的春闱又快到时间了,新皇还未登基,先帝的丧期还在进行......
这是大燕国自立国以来少有的混乱时刻,以至于到现在对于和梁国之间的所有关系也陷入了绝对的凝滞状态。
剪不断理还乱,这些天李淳安处理这些事情往往从辰时到子夜,一刻也不得停歇,好在夜深人静之时,莫怜雪总会安静的陪在李淳安身旁。
父亲离世兄弟身死,这一系列的事情让李淳安也感到有些心力憔悴,好在有莫怜雪的相伴,他还能找到一个可以入眠的依靠。
顾玉尘这阵子也不得闲,经过重新决定,李淳安准备再将玄策军的规模扩大两倍,李宁昭的遗愿依旧在他的耳畔回响,破月泽,收梁土,恢复中州往日之辉煌。
燕国虽有兵甲百万,可大多都是屯田兵,真正的职业军也就三十万左右,这些军力显然无法完成李宁昭的遗愿,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大燕走上了自开国以来第一次的爆兵之途。
李淳安核算过国库,得益于李宁昭和太宗皇帝的治理,如今的大燕至少可以再维持三十万职业军,李淳安将原本修缮宫殿,修建行宫的所有工程全部停了项,将所有的钱财全部分配到兵造司和兵部。
在张承和陆务观的帮助下,顾玉尘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征兵工程,这一次,顾玉尘的要求从一开始便很苛刻,一支善战之军绝不是单凭人数,在顾玉尘的筛选下,原本预计的两倍人数第一轮下来却只有一千多人留了下来,还有两千多人作为后备训练。
三月六日凉州
仓山主军寨中,一封密件送到了杨宁手中,前日发出,信件的内容是前军游骑发现了月泽在图兰江前的军队集结,初步估计规模在三十万人左右。
三十万人,这是个极其吓人的数据,自大燕建国以来,还从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以往对月泽作战,多时也就一万多人出关作战,遇到的也都是月泽某一部落,而此次能汇聚三十万大军,想必肯定是有月泽王庭的号召。
“这些人是真的要准备打仗了,图兰江,离大漠也就一百多里的路程,难怪前几天捷龙军撤了,想来也是集合去了。”
杨宁看着沙盘陷入沉思,这个情报是否准确他还不知道,但一旦到了三十万这个数字,想必上下就是差十万那也是极其要命的。
“传我令,即刻将所有游骑撒出去,在探图兰江,同时将这个消息送到凉州将军府去,告知大将军此事,传令前军三军进入全面备战状态,所有回家的士卒军官两日之内必须赶回自己的位置。”
随着消息的传开,整个凉州军都开始动了起来。
后军剩下的一万两千人全部到了雁门关处。而齐湛英则带了中军两万凉州军出了雁门关。
此刻已经兵控仓山,如果直接放弃仓山一线的防守退到雁门关死守,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齐湛英带两万凉州军出关就是想配合杨宁的前军将整个战线维持在仓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