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略一思索,点头道:“那就把西南角那间房子收拾一下吧,那边安静些,适合斯文人。”
蒋峥嵘兴头很高,对他爹比了个大拇指:“爹,慧眼识英雄!”
父亲冷哼一声:“少拍老子的马屁。”
……
开宏学院,初春时节。
樱桃李绯红的花簇在道路两旁盛放,飘散着雨后芬芳清新的气息。
蒋峥嵘今天迟到了一刻钟,第一堂课已经开始。
他匆匆跑进校门,奔着自己的教室而去……
绕过鸟语花香的植物广场,蒋峥嵘从后门进了教室里,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背对着他们。
几个后排的学生为他打掩护,他从容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去。
长长的黑板中央写着一个作文议题“论私德与公德”。
老师是个穿着黄白长衫的中年男教师,名叫蔡叔纶,是当地有名的进步学者,也是学院里兼课的国文老师。
蔡叔纶板书完议题,转身间便点了刚刚入座的蒋峥嵘的名字:“鸿昭。”
蒋峥嵘站起身:“学生在。”
蔡叔纶转身看着他,饶有深意地道:“学生在,学生在……是刚才在,还是现在在?”
蒋峥嵘坦诚道:“老师,学生今天迟到了,但因怕打扰老师上课,所以进来时才没和老师打招呼。”
蔡叔纶:“嗯,站到教室后面去,不要以为你成绩好,老师就会对你网开一面,存侥幸心理,知道吗?”
蒋峥嵘背起刚刚放下的斜挎书包,干脆利落地答了声“是”,便站到后排去。
蔡叔纶拿起讲台上的柳条教鞭,指着黑板上的“论私德与公德”:“诸位,谁可以来谈谈自己对公德与私德的理解?”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其中一个是蒋峥嵘的邻桌,姓陶,字衷奎,他很有意思,别人都举右手,只有他标新立异地举了双手。
老师向他伸手示意:“衷奎。”
陶衷奎站起来,道:“老师,学生以为,私德论的是一个人的家族伦理方面,是一个人要加强修为,使自己遵循的家族伦理道德观,而公德则是国家与民族伦理,是一个人的修为要符合、遵循国家道义、民族道义与社会道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