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纷纷之下,天子发内帑赏赐东江将士,右敛都御史李邦华就任天津巡抚自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至于京营副总兵黄得功回京听任,其麾下四千铁骑尽皆留在辽东就更加没有人关注了,反倒是前些天低调回京的钱龙锡引得在京士林一片哗然。
不少人都在私底下惊呼,怕是东林不甘寂寞。
要知晓那钱龙锡虽是官职不高,但其却是毫无争议的东林大佬,于东林党中的地位甚至能够与前任内阁首辅韩鑛相提并论。
更重要的是,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之所以能够以兵部主事的身份被多次擢升,最终主政辽东,除却得到了帝师孙承宗的赏识之外,更离不开钱龙锡的大力支持。
在钱龙锡的影响下,彼时朝中的一众东林君子尽皆对其赞不绝口,最终令得天启皇帝下定决心,以其为辽东巡抚。
此后钱龙锡虽是因为党争的缘故被迫辞职,但其举荐的袁崇焕却是继续留任,并于后续取得了宁远大捷。
值此举国欢庆的时期,曾经力荐袁崇焕成为辽东巡抚的东林大佬悄然回京无疑在平淡如水的湖面上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一片涟漪,惹得不少朝臣都是私下议论纷纷。
虽是知晓天子不喜东林,但仍有少许朝臣在下值乔装打扮之后,主动前去拜见。
毕竟在这崇祯朝,东林党虽然不似天启朝那般众正盈朝,但仍应有莫大的影响力。
一时间,本是兢兢业业的官员也是难免分心不少,皆是揣测着钱龙锡此时进京的用意所在。
除却朝野官员想入非非之外,就连市井之间的百姓也是议论不止,他们久在京师生活,自是见多识广,对于朝中风云变幻再熟悉不过。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似这等前朝失意老臣重回京师在寻常不过,倒也没什么打紧,但这一次却是颇为不同,毕竟事关天下瞩目的辽镇,实在是让人津津乐道。
无独有偶,就在东林大佬钱龙锡入京的这些天,京师的大街小巷之中竟是又凭空多出了不少关于辽东将门世家忠心为国的声音。
虽然字里行间丝毫没有提及紫禁城中的天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声称天子多疑,胡乱猜忌边镇领兵的将帅。
自古以来,将帅不和便是大忌,遑论君臣相疑?
在这些声音的影响下,竟是有少许风闻奏事的六道言官开始上书天子,请求天子收回成命,将巡抚宁远的周永春召回京师..
据一些内幕人士的消息,除却这些御史之外,就连一些致仕多年的老臣也是纷纷上书劝谏天子,甚至国子监以及一些书院的书生也是义愤填膺。
这些人虽是没有一官半职,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却是不小,如今同时发生,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群情激奋之下,市井中的百姓便是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紫禁城,也不知那位年幼的天子,会如何面对这般诡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