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晴。
自从进了四月之后,沉寂了多时的大明便是一扫数月以来的阴霾,捷报接连而至。
先是辽东毕自肃力保城池不失,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锦州大捷,而后漠南草原又传来消息,不甘寂寞的蒙古人派人来见,请求互市。
自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之后,大明已是有多年未曾像眼下这般举国同求。
除了民间百姓沉浸在朝廷的盛世中不能自拔之外,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宗室藩王也是主动上书庆贺。
尤其是此前被天子废为庶人的前任代王朱鼎渭更是主动上书,请求进京面圣,并主动送上了不少礼物。
就藩河南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兴许是终于得偿所愿,竟然也是一改吝啬的本性,再度捐献了不少土地。
在福王朱常洵的感染下,同样是就藩河南的周王府与潞王府亦是纷纷慷慨解囊。
一时间,京师的茶楼酒肆均是人满为患,说书先生终日里都是唾沫横飞,受人追捧。
有人愿意听辽东战事,有人愿意听这些宗室藩王的风闻趣事,也有人愿意听朝野间的风吹草动...
起初的时候,这些说书先生倒是也颇为提心吊胆,毕竟大明虽是风气开放,但终是涉及到了身份尊贵的宗室藩王,难免会有些犯忌讳,故而尽捡些好听的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说书先生发现并没有人来寻他们的麻烦,甚至五城兵马司的差役有时还会维持秩序便是彻底放下心来,谈论的内容也是愈发大胆,着实赚的盆满钵满。
造成眼下如此盛况的原因除了大明一向风气开放,不以言论获罪之外,还有部分原因便是拖延了多时的辽东封赏终于广发天下。
如众多百姓心中所预测的一样,本就信重武人的天子再开内帑,对于有功将士大肆封赏,对于阵亡的将是也是抚恤有加。
至于百姓最为关心的辽东巡抚毕自肃倒是出人意料的并未继续封官,仅仅是赏赐了些许白银,追封其父母,令人大跌眼镜。
至于有拥兵自重之嫌的辽东副总兵祖大寿同样是赏赐些许金银了事,与天子亲自下旨赞赏的满桂与赵率教形成强烈对比。
甚至就连此前不为人知的参将尤世禄都被擢升为副总兵,与宁远祖大寿平起平坐。
更令百姓津津乐道的是,朝廷在对宁远祖家不闻不问的同时,又起复了前任辽东巡抚周永春,并令其巡按宁远。
据朝野中流传出来的不可靠消息,这位周部堂才刚刚抵达宁远,便是毫无迟疑的入主城中已是空悬许久的兵备道衙门,并开始核查兵册。
除却辽东局势变幻莫测之外,就连远在千里之外,孤悬于海外的皮岛也是风云变幻。
宁锦大捷中,皇太极于锦州城外狼狈退军,东江军主帅毛文龙可谓是居功甚伟。
按理来说,朝廷应对其大肆封赏,但东江军主帅毛文龙除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平辽总兵官之外便是再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