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起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研制出来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在1989年的春节,生产出了顶花带刺儿的黄瓜,在市区卖到了10块钱一斤,去年以来一直在改进,现在正在建设的几个大棚是第3代了。
卢大伟早就按捺不住想去看看了,恭敬的说道:“万大爷,您真是比我们这些书呆子强多了,我们只会看书,没有动手能力,也没有实际经验,可以去看看您建的大棚吗?”
“那当然没有问题了,你们喝口茶就去,在那屋边上,不远!”万乐益爽快的答应道。
来到地头,万乐益指着一个离他们最近已经建好的一个大棚说道,“这个才建好几天,我们去看看。”
走进大棚,万乐益拍了拍水泥柱子,笑着说道:“这个是用竹竿和木头为拱架,再间隔着用水泥柱子当支柱,主要是防冬天大雪和大风的。
这也是吸取了去年坍塌的一些大棚的经验做出来的改变。这个就是后期维护成本比较大,也许2,3年就不能使用了。竹竿和木头都是容易腐烂的!”
夏朝晖看到这个大棚的内里,和自己当初在家里建设的差不多,就是外面蒙着的塑料薄膜不相同。
“万大爷,您的这个我在我家里也做个了类似的,做实验用的。不过是简易版本,也是用竹竿搭建的,外面再盖上塑料薄膜。我来这里问了家里,说棚子里面的要比外面的蔬菜长势要快一些。”
夏朝晖一边说一边还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他的临时棚子的样子,老村长一看就明白夏朝晖的意思了。
万乐益呵呵的笑了起来:“小伙子,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我们这里的技术难道已经传过去了吗?”
夏朝晖笑了笑说道:“是我们那边一个大爷,和您差不多年纪。他是通过我们那边的育水稻秧苗的技术去培育蔬菜种子,让种子提早发芽,他种的黄瓜辣椒等一些蔬菜可以比其他人的早十天半个月上市。”
怕万乐益不明白什么的水稻育苗,卢大伟给他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万乐益听完之后感叹一声道:“不能小看天下人啊。这估计是你们南方一直没有大棚这方面的技术,要是让这位老哥把2者结合改造一下,不就是我们这样的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周理全笑着指了指夏朝晖道:“他不就是已经在实验了?搞了个4不像出来。”
大家都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夏朝晖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我是啥都不懂,去看了大爷育苗的菜地,找他买了苗,运回自己家,想着他育苗的棚子是矮矮的,我就想着搭建一个大棚子试试!面积有个50.60多平方吧。”
说着指了指这个大棚:“要比这个简陋多了,主要是实验用的。”
“小伙子不错,有想法,也敢做!。”万乐益点点头。
“万大爷,这次我们来您这里求教,就是他打听到的地方,出钱让我们来的呢,别看他年纪小,是个有本事的人呢。”卢大伟多少知道夏朝晖一些事情,老师也对他赞赏有加,这就小小的拍了一记马屁。
万乐益深深的看了一眼夏朝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