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宣城之战
弘光元年,潞王监国十月十日。
京营总兵李长祥、兵备宋之普部五万人马占领昌化县杨家塘镇的昱岭关。
屯兵在於潜县的清军巴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得报大惊,当即拔营退往黄花关,准备退到宁国府境内,然后再绕道进入徽州府,与前锋统领詹岱部汇合。
蓝田营提督陈荩,率本部人马已经抵达宁国府泾县,正在驻兵休整。
而总兵李长祥得知苏克萨哈弃城逃跑,并没有下令追击。
在短暂的休整之后,李长祥率军自昱岭关进入徽州府,直趋歙县。
在徽州府境内的清军詹岱部两万人目前正在徽西的黟(yi一声)县围剿依托祁门县进行抗争的前总兵范云龙与义军金经部。
由于双方兵力相当,又加上义军在休宁县经营许久,所以清军迟迟未能消灭这支抵抗力量。
李长祥自昱岭关山道入徽,清军一无所知,明军五万人马,风驰电掣,仅仅用了一日一夜,便占领了徽州府治所在的歙县。
歙县物资充沛,李长祥驻军在此,进行补充休整。
自从诸暨出发,已经经过了两次强行军,李长祥所部的士卒已然是适应了这样的强度。
全军上下,精神气都变得不同往日,宋之普在歙县置办酒肉,慰劳全军。
歙县的百姓知是京营大军到来,纷纷扶老携幼,喜迎王师。
李长祥权衡再三后,决定趁着士气高涨,军心高昂之时,一鼓作气,荡平徽州境内的清军。
大军在歙县休整了一日一夜,李长祥留下了一万兵马,由宋之普统帅,坐镇歙县,负责为大军筹集粮草,转运军资。
他自己亲率三营三万人马,再次开始星夜兼程的向休宁县进军。
清军所在的黟县四面环山,位于盆地之中,清军前锋统领詹岱以此为基地,已经对祁门县发起了五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
义军范云龙部与金经部利用群山,不断与清军绞杀缠斗,经常神出鬼没,令詹岱十分头疼。
李长祥大军忽然出现在休宁之时,留守在休宁的一千清军毫无防备,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没有费吹灰之力,休宁县便被京营拿下,城中的一千清军俱被斩首示众。
李长祥当即派出了精锐夜不收,开始遮蔽战场,绞杀敌方斥候。
休宁距离黟县不过五十里地,李长祥下令大军休整三个时辰,然后攻其不备,一鼓作气,拿下黟县。
清军疏于防范,再加上明军夜不收十分厉害,所以根本没想到危险已经在他们眼前。
有斥候没按时回营,他们也都习以为常,下意识的认为是祁门县的义军所为。
长期的拉锯鏖战,令清军变得迟钝起来,而这,却为明军创造了战机。
十月十三日,酉时初天空阴翳,云雾重重。
李长祥见状,尽起三营兵马,向着黟县东南的林历山进军。
翻过林历山,便可俯瞰黟县县城。
酉时末,明军抵达林历山下,李长祥见林历山并不高,于是急令各部抢占山巅。
这时,黟县的就像是睁眼瞎一般,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就在李长祥奇怪之时,明军夜不收送回了消息。
原来是清军统领詹岱,今日再次率军进攻祁门县,清军的焦点全在祁门,所以这黟县并没有留下多少兵马。
李长祥闻讯大喜,这可真是撞了大运,他在山顶观察了一番县城后,发现城内果然没有多少守军。
于是他下令,全军突击黟县,直接抄了詹岱的老窝。
明军顿时如猛虎下山,第二营参将崔秀带领本部一万人率先从山上杀了下去。
黟县的清军守军见林历山上的树林之中,涌出了无数的人影,当即就吓得乱了阵脚。
詹岱留在城中的守军只有两千,面对数倍于己的明军,根本守不住县城。
清军在慌乱之后,果断选择了弃城,守将带着城中清军自南城门撤出,直奔西南武亭山,前去与詹岱的主力汇合。
明军突袭入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李长祥觉得黟县这个地势不好,下令第二营参将崔秀与第三营参将冷国灿迅速整军,追击逃敌。
黟县环山,不适合大军在此作战,整个盆地的出口就在西南武亭山。
武亭山,詹岱正指挥兵马强攻祁门县。
他已经攻了好几次了,屡屡无果,这些义军不知道为什么,抵抗的十分激烈。
詹岱也试过威逼利诱义军首领金经与范云龙,可都被严词拒绝。
他手中只有两万兵马,这回他是下了决心要将祁门县拿下,所以几乎全带了出来。
攻城的器械也是他准备了许久,今日才拿出来,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攻克祁门。
就在詹岱满怀期望的时候,黟县的败兵来到了营中。
带来的消息更是像用一桶冰水,将詹岱从头到脚浇了个通透。
明军忽然出现在徽州府,难道是苏克萨哈被剿灭了?
容不得詹岱多想,只能火速鸣金收兵,聚兵于武亭山下。
武亭山南北皆是崇山峻岭,只有东西通路。
可是现在西有祁门县拦住去路,东有明军抄袭后路。
要想活命,清军只能向南,翻山涉水,往江西方向撤退。
这时,明军先锋崔秀率队杀到,直接发起了对武亭山的进攻。
清军刚刚苦战收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要接敌迎战。
明军士卒虽然疲累,但是心中的那口气却是一直没有泄,支撑着他们奋勇杀敌。
崔秀一马当先,亲临阵前,率亲兵仰攻山顶。
上面守备的清军抛石滚木,明军火铳大作,双方一交手,便打的十分惨烈。
第三营参将冷国灿随后赶到,加入战团,见到明军兵力优势,詹岱心知今日自己凶多吉少。
这时,他麾下的狗头军师乔三变建议詹岱赶紧断尾求生,否则会被全歼在武亭山上。
詹岱心中犹豫不已,两万兵马,怎可说弃就弃。
就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守卫祁门县的义军发现了局势有变,于是大胆出击。
总兵范云龙亲率义军精锐五千,杀向武亭山的清军大营。
詹岱得报,一咬牙,一狠心,便点了精锐三千,果断向南入山。
武亭山上的清军都是跟随詹岱南征北战的精锐,并没有因为主帅撤离而军心不稳。
相反,为了掩护詹岱,被留下断后的兵马更加疯狂起来。
他们开始在各自佐领的呼喝下,向着山下的明军发起了反冲锋。
但反复冲了几波,都被明军打了回去。
崔秀见山上的清军如此顽强,一气之下,令士卒放火烧山。
见明军要放火,山上的清军慌了,开始不管不顾的向山下冲击。
崔秀也是个莽撞人,亲自带头对冲。
山火蔓延,烟尘滚滚,两方凶狠搏杀,一方是下山困兽,一方是山下劲松。
鏖战一个时辰,大火吞噬了武亭山。
山上的清军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
冲下来的清军也被明军尽数斩杀,山脚下,堆满了双方士卒的尸体,被山火炙烤的发出了肉味。
还有一部分清军,向着南北的群山中溃逃,明军没有追击。
义军统领范云龙与明军取得了联络,得知是京营兵马后,喜极而泣。
李长祥得知战况后,心中的石头落地,徽州府算是光复。
于是,他下令各部开始驻扎休整,养精蓄锐。
义军金经、范云龙两人在安顿好兵马后,前往黟县拜见了李长祥。
李长祥知道金经是不屈殉国的金声胞弟之后,心中十分敬佩。
范云龙是前崇祯朝总兵官,也是忠直之人,一直率兵与金经一起,坚持抗清。
正是因为两人的奋战,徽州府才迟迟没有彻底沦陷。
在金声与江天一殉国的消息传回徽州之后,整个徽州的抗清意志达到了顶峰。
詹岱在徽州征讨月余,可以说是毫无战果。
李长祥让金经与范云龙继续统领所部义军,他会将徽州府情况急奏朝廷,等候朝廷安排。
......
宁国府,宁国县。
苏克萨哈率军退到了此处暂驻,明军的动向实在是令他难以琢磨。
据斥候回报,一支约三万人的明军目前就驻扎在泾县。
他不知道这支明军是怎么出现的,宁国府此前并没有明军驻守。
现在他就像是被困在了这里,向西,有泾县明军。
向南,明军已经拿下了昱岭关,打进了徽州府。
苏克萨哈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孤军,处境十分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