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第一百八十三章 平波堡

山高水深,道路长短,俱有标注。

“总兵大人,不知如何安排我等义军?”顾炎武问道。

“方才我思量一番,义军毕竟不习战阵,但熟悉地形,我意可为大军辅助,负责转运粮草,维持后方治安。”焦琏说道。

“那便谨遵总兵之令,只要能杀虏,做什么都可。”

“好!尔等何人可以领兵?”

“杨维斗,他乃是兵部尚书之孙,熟读兵法,长于军略。”

焦琏点点头,当即便委任杨廷枢为麾下参将,率领三千义军驻扎在昆山,听候王之仁调遣。

其余顾炎武等人则留在帐下处理民事。

张家玉心思急迫,等焦琏安排完,便差人去城中买来酒菜,设宴款待诸人。

焦琏要带着白贵三将往城外探查地形,所以没有参加。

杨廷枢也因急着赶回昆山整军,所以也未赴宴。

提督大人的重视与礼遇,让顾炎武等人心中火热,一片赤忱之心,在宴中不吐不快。

张家玉借机如厕,前往公堂迅速书信一封,差人驾快船送往丹阳潞王处。

正是国朝用人时候,这些大才又怎能让他们空老林泉之下?

焦琏同白贵三人率八百骑亲骑向东,出长洲县境,一路直奔松江府方向。

刚至吴淞江西畔,就见有两三艘小舟渡江而来。

几名亲兵上前戒备,船只靠岸后,忽见船上跳下几名大汉,浑身尘土,摸出了队官腰牌,朝着焦琏亲兵举起。

那亲兵查看一番,原来对方是友军夜不收,于是便领几人来到焦琏面前。

“末将踏羽营夜不收左哨第五队队官关礼,参见总兵。”

“可探得敌情?”

“启禀总兵,末将探知,鞑子已经占领了青浦县,人马在五万之数,但不知其是否为主力。”

“青浦?鞑子来得好快。”

青浦县,在松江府西北,位于两府交界之处。

想来是清军正在青浦休整,不日便会进犯苏州府。

“可探得是何人领兵?”

“末将无能,敌军斥候精锐,遮蔽甚严,末将全队只回来了我们几人。”

焦琏微微一叹,他最清楚夜不收的战斗远比正规交战还要激烈。

斥候一旦被对方发现,那就是不死不休的追杀,两方俱是如此。

夜不收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之所以叫夜不收,正是因为他们干的是最凶险的活。

所谓“墩夜二项,了操传报,其险苦艰难,比之别军悬殊,若非加厚优给,何以责其用命?”

原本夜不收是边军设立的,但后来因为其在对敌战斗中声名远播,所以后来渐渐被指代军中精锐哨探。

夜不收,夜不收,彻夜作战不停休。

见这夜不收队官说起自己的同袍,眼含热泪,焦琏勉励道:“你做得很好了,回营轮换去吧。”

“谢总兵,末将告退!”

队官关礼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带着麾下幸存的夜不收回撤,脏兮兮的脸上满是同伴战死的悲痛。

焦琏驻马江边,江上清风游,东岸辽阔,远望无垠。

“大哥,这舆图上所绘,在江东有一镇子,名为千墩镇,标注的是有大小墩台数百,原来是备倭之所。”

“这松江平原,如此看来,这千墩镇当为要冲!”

“若要兵进青浦,需先拿下千墩镇,以保大军安全渡江。”

“以千墩镇为阵眼,踏羽营环列对敌,王之仁部可分戍昆山、太仓两县。”

“如此,便可阻遏鞑子兵锋,无论其攻哪一路,踏羽营皆可伺机而动。”

白贵看着身边两名亲兵展开的舆图,盯着上面标注出来的千墩镇,一眼便看中了此地。

千墩镇位于平原之上,正是骑兵作战理想的战场。

“若是再有一路兵马,王之仁部便不用分兵,我军便可反压鞑子。”

“的确,也不知这登陆松江府的鞑子到底有多少,我军可能兵力稍逊。”

青浦已知有鞑子五万,焦琏现在麾下踏羽营与王之仁部总共才四万五千兵马,算上杨廷枢的义军,也不足五万之数。

守备有余,但进取不足,这让焦琏有些难受。

“我军当速取千墩镇,若被鞑子抢了先手,咱们就被动了。”

白贵有些担心,若是鞑子领军之人也是眼光卓越之人,恐怕也会看中千墩镇的位置。

一旦叫清军拿下千墩镇,那便会成为打进苏州府的一根楔子。

千墩镇大小数百墩台,易守难攻,乃两军必争之地。

“说的没错!”

焦琏也深知兵贵神速,于是便立刻遣赵兴回转苏州府城,调踏羽营火速向千墩镇进军。

又派快马往昆山,命杨廷枢搜集舟船,为大军渡江做准备。

他则当即带着白贵与刘起蛟,沿江搜寻,找到一处渡口后,便征用了十几条船只,率所部八百骑分批渡江,直奔千墩镇。

“大哥,敌情不明,咱们这样有些冒险!”

“兵贵神速,既然我军夜不收还能回返,说明鞑子尚未占据千墩镇。”

白贵觉得焦琏说的有道理,便不再多言,快马加鞭,率部先行。

疾驰半个时辰,一路畅通无阻。

焦琏率八百铁骑抵近千墩镇。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墩台烽堡林立,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在大地上星罗棋布。

就像是棋盘上的一个个棋子,如龙盘虎踞,纵横数十里。

“此地不知是何人手笔,堪称苏松壁垒,两府天堑。”

焦琏见如此规模的墩台群落,惊叹不已。

这纵有上万骑兵,也得在此折戟沉沙。

白贵已先行探查,四周未发现鞑子身影,只是这墩台个个大门紧闭,看不见人影。

“想来是躲在暗处观察我等,打出我军旗帜!”

身后的掌旗亲兵迅速将隐藏的秦军战旗重新举起。

随后,焦琏的将旗也竖了起来,迎风招展。

八百骑举旗列阵于首墩之下,静静等候。

不多时,两丈高的墩台之上,传来了喊话声。

“你们是哪路官军?”

“我乃当今潞王监国麾下,大明秦军苏松援剿总兵官,焦琏!”

“当真?可有凭证?”

墩台之上的人似乎不太相信,但焦琏却心中松了口气,看来这墩台守御之人很谨慎,这倒也是好事。

“我有总兵印信,汝等可要验看?”

焦琏喊话道,闻言,墩台之上女儿墙后忽然露出了个中年人的脑袋,朝着堡门外张望。

见前来的兵马衣甲整齐,旗帜鲜明,那人脸上疑色渐消。

“总兵大人,多有得罪,在下乃是不得已如此谨慎。”

“无妨,你做得很好,非但无罪,本兵还要赏你!”

那人闻言,笑了起来,赶紧招呼墩台内的人打开大门,迎焦琏等人入内。

此墩台位于最西,为西面首冲之堡,所以建筑颇大,长宽一百五十步,高一丈五尺,乃青石糯米夯筑。

建有烽燧,正中设有一座长宽二十步,高两丈,下大上小的望楼。

墩堡南北设有两门,均以铁铸,门洞内端,还设有一道铁栅栏。

焦琏入其堡内,方才搭话那男子已经下来,正在路旁向他行礼。

其后,站着许多堡内的百姓......不对,应当说是军户。

抬眼看去,男女老少,约有上千。

男丁身上穿着破烂的明军鸳鸯袄,但已经浆洗的褪色,几乎看不出是红色,许多地方还打着补丁,重重叠叠,看上去应是穿了许久了。

这些军户手中有的拿着农具,有的空着手。

只有站在前面的数十名年轻人腰间配着腰刀,七八人身后背着看上去老掉牙的火铳。

“末将平波堡千户戚承志,拜见总兵大人!”

方才那中年男子率堡内众人向焦琏跪拜。

“诸位快快请起!”

戚承志起身,心中暗道:这总兵大人倒不像是个扒皮,看上去应是个好官。

焦琏听到眼前的千户叫做戚承志,又想到这墩堡名为平波堡,面色恍然。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可是戚少保同宗?”

今日大章六千字,为后面剧情查资料查麻了,写到两点了

大家不要担心,虽然扑了,但不会太监,之前也被劝切,但我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写完一本再说。

不赚成绩赚个口碑嘛,为下本书攒攒原始股,哈哈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为大汉朝廷,请义父赴死!”刀光起,人头落。吕布重生,却再一次斩杀丁原,做出与重生前相同的选择。但他绝不重蹈覆辙。这一世,他要五湖四海遍插“吕”字大旗!
羊高马大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民国十七年,随着一代宗师燃灯的去世,继承他毕生所学的三个徒弟下山了。天才的张青曌、天赋异禀的郭奉孝以及血脉觉醒的张北风将会在天津城内掀起多大的浪花?随着两个俄国人的出现,似乎20年前的海河之王诸葛留香要复活了。三大家族?!牡丹会?!等待的他们是噩梦还是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神仙谷的一战让他们威名四海,同时郭奉孝也失去了双眼…
淡了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穿越到贞观年间,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他发了狠誓: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娶高阳公主!房遗爱:“李二,退婚!”李世民:“取朕的刀来!”房遗爱:“要不,换一个?”晋阳公主嫣然一笑:“换我呀!”李世民:……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
七月余火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