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偷运火铳
天气渐渐转凉。
大同府的朔州亦逐渐能感觉到要下雪的前奏。
右玉林卫属于北方边境的要塞之一,是山西北大门之一,也是着名的“走西口”,更是与蒙古接壤的重中之地。
大晚上,徐启山便听到了敲门声。
“老徐,徐老头,是我。”
徐启山听出是生意伙伴张老四的声音,便命奴仆去开门。
没一会儿,奴仆便领着堆着笑脸的张老四进来。
“怎么样?腰好些了吗?”张老四笑嘻嘻问道。
徐启山没好气道:“好是好些了,但是耽误了时间,又花了不少钱,正发愁呢。”
张老四笑道:“愁什么?老兄弟这不是给你解愁来了?”
徐启山看了眼张老四,随后挥手将奴仆都支走,张老四还特地关上了房门。
“怎么说?又想撺掇老子走建奴那条线?”徐启山低声道。
张老四嘿嘿一笑:“你不是缺钱吗?”
徐启山沉默了一下,道:“那条线还安全呐?走一趟被发现可是得杀头。”
张老四道:“富贵险中求嘛。”
徐启山翻了个白眼,道:“划不来吧?”
就他们几个人,能运多少货物?运到的收获却是可观,建奴那边欢迎汉人商人,凡去到都给予厚利,确实比运到边市贩卖划算,但是比起通敌掉脑袋,那点利润就不够看。
收益太少,风险太高。
张老四嘿了一声,旋即便弯低身子,小声道:“那是你没找到好路子!我这有条好路子。”
徐启山看着张老四,并不信他能搞到什么好路子。
张老四道:“是真的,建奴要花高价买火铳。”
徐启山愕然,旋即像看傻子一样看向张老四:“疯了吧你?上哪搞来火铳?”
张老四道:“我都打听好了,算十五两一把火铳,到建奴那儿,按一百两收,大炮甚至能到七八百两!”
“一百两?!”
徐启山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但很快,他就摇头道:“这上哪搞?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哪个边防官敢拿出来卖?”
张老四道:“哪让你从边防官手上拿?除了那些丘八,还可以管洋人买啊,杀虎堡有个徐记商行,那东家姓徐,他就认识弗朗机人,有弗朗机人的路子,可以想办法搞一搞。”
徐启山看着他问道:“真的?”
张老四道:“那还能有假?告诉你,不只是咱们干,许多商行都打算干呐!就是按二十两的成本,都划得来好吗!”
徐启山顿时心动了。
什么杀头、诛九族,在暴利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这真能行吗?不是正和建奴打仗吗?这被发现还不要老命?”
“糊涂!打仗打他们的,干咱们什么事?要说,咱们发好自己得财才是正道理,没看到大同那边王爷都来占矿了,咱们运个几趟,搞多点本钱,也跑过去那边混俩煤矿,这不香吗?”
“确实……一百两,建奴够狠啊,真他娘舍得给价,这就是砍头也得挣呐。”
当即他便和张老四开始商量细节。
出杀虎堡并不难,过去就是边市,卫兵都熟的很,日常都有贡银伺候着。
于是第二日,他便直接找了姓徐的东家,对方也不含糊,根本不用试探,张嘴就是二十五两一把。
二人凑了凑银子,也不贪,更不敢再拉人入伙,便认购了五十支火铳,就在火铳到时,当日便混合上其他货物打算出杀虎堡。
“徐老头?好久不见呐。”
初靠近城门,相熟的卫兵便朝着徐启山打招呼。
徐启山笑着凑过去递银子。
“这不是前段时间休息嘛。”
卫兵收了银子,笑了笑:“听说你腰不好?少趴女人身上自然就好了。”
几个卫兵哄笑。
陪着卫兵说了几句,徐启山和张老四以及几个随从便带着货车出了关。
随后便入蒙古,直奔沈阳。
经过长途跋涉,几人终于跟着大商队入了盛京。
不过此时莫名其妙,总让他们感觉有股子肃杀之气。
“咱们直接去找金人的市卖?”徐启山将刚刚进城被金人检查过的火铳随手丢到货车之上,问道。
金人对待商人厚待,尤其是涉及到火铳,有专门对接的,但凡是夹带有武器都可以统统对接一口吃下。
省去他们其他货物还得另外售卖的麻烦。
张老四瞅见了汤摊,道:“不急,先喝完牛肉汤暖和一下,他娘的,这边还是冷。”
二人拉着货物凑过去。
“客官要点什么?”
张老四看了下自己这边人头,张口道:“两碗牛肉汤,六碗羊肉汤,再上点馍馍。”
“好嘞。”
店小厮动作麻利的开始盛汤。
“诸位客官进来坐着吃。”
张老四道:“不用,就站着就行,不进去了。”
说着,他扭头看向其他人:“事急,吃完汤赶紧办,办完趁着天,还得赶回去趁年节。”
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纷纷端起肉汤就着馍馍吃了起来。
很快,吃完过后,几人便推着货车循着大道走。
店小厮目送着他们远去后,笑容也渐渐收敛,然后迅速转回后房小院。
他找到了老板。
低声道:“刚刚来了批商人,山西口音,货物上有火铳。”
老板愣了下:“当真?”
店小厮道:“我不会看错,他们就那样堂而皇之丢到货车上,都没有遮掩,其他货物遮的严严实实,估计也都是火铳。”
老板破口大骂:“贼商人!竟然敢干这诛九族的事!金人才颁布了高价收火铳,他们就上赶着送死来!此事重大,不能这样下去,前几日不是还有那边的商人送来了几个匠人?假以时日,后果不堪设想!”
店小厮道:“该如何做?”
老板道:“想办法传递信息,先传给李指挥使。”
店小厮赶紧点头。
-----------------
盛京皇宫内。
黄台吉把玩着火铳,问道:“一共几支?”
范文程小心回答:“五十支,不过他们要价一百两一支。”
“给他们,当是千金买马骨。”黄台吉平静说道,“日后若有汉人商人来送火铳,都统一给一百两一支,如果能弄来可以制作火炮的匠人,重赏。”
范文程赶紧应是。
黄台吉捏了捏火铳,询问道:“这种火铳和明人手上的比,有什么不同吗?我看制式上,和我们缴获的火铳不太一样。”
范文程赶紧解释:“是有不同,明人乃仿造,您手上的据说是那些商人从弗朗机人手上买来的。”
黄台吉询问:“听说明人有一种不是用火绳的,乃叫自生火铳?”
范文程道:“对,有这种。据说是明人自己改良,不过尚未大规模装备。”
黄台吉叹了口气,目前大金,就是缺乏这样的火器。
他将火铳递给范文程,吩咐道:“拿去工坊,让那些工匠拆解,看看能否仿制。”
“是。”
范文程赶紧应道。
但是心里却觉得难度极高,毕竟以当前大金来说,无论是国力,还是各种匠人、矿产资源,都不支持仿造,即便是仿造出来,也无法做到像大明那样大规模批量生产。
毕竟当前,连三眼铳都无法做到批量仿制,连一个营都装备不起来。
“大汗,旗主们已经都到了大政殿。”
这时候侍卫过来禀报。
“嗯。”黄台吉点点头,转而看向范文程:“你多费点心。”
“是。”
小心目送黄台吉去大政殿后,范文程这才提着火铳离开。
黄台吉步入大政殿。
今日的大政殿不止是旗主,还有着诸多小旗主、都统甲喇额真,是一次十分重大的会议。
因为黄台吉要调整八旗。
这也是整个盛京为何肃穆的原因,为此这次巩固权力的大会,黄台吉做出了极多了后手。
他这次调整,并不是为了和谁商议,而是决定。
随着他出来,众多旗主、甲喇额真纷纷行礼,他示意免礼之后,便缓缓入座。
“此番出击察哈尔大胜,诸位功不可没,掠来的人畜分配大家也都过目了,可有异议?”
各旗主还未说话,豪格便已经主动出列:“回大汗话,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