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纳罕:“从前我整顿八旗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啊?”
黛玉无语,“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啊,你当初整顿八旗,也不过是整顿了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还是清查使用福寿膏的人。这事情多了凑在一块儿就容易生乱,此时单一提出这样的要求来,反而比从前那时候更加容易达成目的。”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是,胤禛那时候几乎把宗室其他人都给得罪遍了,若不是他们兄弟确实个个出息,能压制住宗室其他人,怕不是宗室就要联合起来背刺皇室了。
而且,黛玉觉得有些事情看着的确都是好事,但没必要放在同一个人身上全部做完,不然让弘晔如今做什么好呢?
在便宜丈夫和亲儿子之间,黛玉多少更加偏向亲儿子一点。
弘晔却比胤禛更加有野心,自从看过了从前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幅舆图之后,他便想着,即使不能将这世界上所有水土丰茂的土地纳入大清的势力范围,也要占据其中的大头,总之,不能叫那些欧洲国家占大清的便宜。
正是基于此,黛玉才告诉他,让他把八旗子弟的训练抓起来,毕竟从如今的形势来说,打头阵还是得用八旗出身的子弟为好,不然,容易遭到那些满洲大族和勋贵们的背刺。
弘晔青年登基为帝,自然向作出一番超越父祖的大事业来,不过他同样明白一个稳定大后方的重要性,这是从小黛玉就交给他的道理。
因此,他上位后很快就为杨氏筹备了封后大典,更是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选推到了两年后。
杨氏倒也不负他的期望,虽然一开始的确因为娘家的一点骚操作慌了神,产生了不少不好的想法,但看到弘晔的所作所为之后,她便很快镇定下来,两人又交心深谈过一次,如今的她一点不惧前朝那些闹得沸反盈天的朝臣。
黛玉和胤禛留下了一大滩事情就准备溜走,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俩出门前夕,宫中甄贵太妃逝世,这下子他俩不止要留下来处理甄贵太妃的身后事,百日之内都不好出门了。
因为黛玉的关系,甄贵太妃的身后事只比皇考皇贵妃稍逊一筹,甚至认真计较起来,比皇考皇贵妃的丧仪要好上一点,这让果郡王十分不满,再加上他的兄长们都是亲王,独独他一个皇贵妃之子竟然至今都只是个郡王,晚上回到王府便有诸多怨言。
孟静娴可不是个善茬,她或许从前是真的仰慕过果郡王的风仪和才学,可经历过被迫体弱那一遭之后,她对果郡王终究是怨恨居多。
再加上目睹了果郡王和皇考皇贵妃那一系列的骚操作,她是万分不肯陪着这个不知所谓的人一同去死的,更加舍不得自己那文武双全的儿子被这么个父亲连累得不能施展胸中抱负。
于是,果郡王很快便因为风寒一病不起,等甄贵太妃的百日热孝过后,果郡王稍微有了起色的身体便在一次跑马的时候摔断了腿,后面虽然行走无碍,但也只是寻常走动之时没有大碍,稍微跑两步都不行。
果郡王又不是傻子,可他自始至终都以为是那位兄弟嫉恨他昔日在先帝跟前的宠爱和一身“才华”,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到危机是来自王府内部,甚至是枕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