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静极思动,加上弘晔已经确定了年号,雍正朝已经走到了尽头,熙庆朝元年已经开始,便想着微服出去走走。
胤禛听了立刻表示自己一定要跟随。
黛玉笑道:“哎呀,皇上当真舍得放开手头的事情?”
到如今胤禛哪里还能不明白,当初黛玉提出的所谓历法纪年和龟甲兽骨之事,只是为了给他找点事情做,填补突然空闲下来内心的空虚无凭而已。
再说,经历过这将近一年时间的调整,他可不止身体好了不少,自认心性更胜从前许多,静极思动的可不止黛玉,还有他呢。
这大好河山,他不光自己想亲眼看看,更希望身边始终能有黛玉的陪伴。
黛玉可不介意多带一个人,再说她一开始就知道要想出去走走,身边肯定是要带上胤禛的,不然她要面对的就是来自亲儿子沉重的“孝敬”了。
不过,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黛玉也不介意多说一点。
“依我的意思呢,再是英明的皇帝,一旦身体开始变得老迈,这头脑就难免发昏,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尤其皇帝本身集天下大权于一身,过往还积攒了不少好名声,一个不好就要重蹈玄宗的覆辙。”
胤禛可是皇帝,还是一个大权在握、权势和声望都在鼎盛时期就退位的皇帝!
胤禛正色道:“财帛动人心,可自古以来,权势更加动人。我愿意退位,除了已经察觉自己身体开始走向衰弱,还有心疼儿子的意思,毕竟先帝时期咱们这些兄弟过的什么日子,至今依旧历历在目。”
就算柔则去世之前的一切他都没有经历过,但从原身的记忆中也能窥见那些年他们兄弟之间看不见的硝烟。
所以,他才会给聪慧又懂事的弘晔独一无二的信任和宠爱,都是因为他舍不得让弘晔沦落到胤礽那样的境地。
黛玉却早就有了想法:“不如,从此皇位继承人从上书房出来,继续去军营历练磨砺一番,如此也好叫后世的皇帝们知道武将和军人的重要性。”
胤禛恍然大悟:“所以,这就是你非要让弘晔去神机营历练半年的主要原因啊!”
黛玉点头,“重文抑武的下场大宋和前朝早就给出了答案,况且大清本就是马背上取得的天下,若是学着大宋和前朝的模样对武将用过就弃了,那等到外敌入侵的时候,谁能替朝廷抵御外敌呢?”
“剑在鞘中和无剑可用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如今八旗子弟人口众多,我还想提一句,让十六至十八的八旗子弟,都要入军营训练两年呢,如此既能保证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又能趁机给他们上上课,磨砺他们的精神,让他们不至于一无是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