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行

三十七章 大事没完小事又来

王尧臣一听蹙眉道:“以工代赈的确是前人实行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可问题是哪来的那么多工可做?”

“怎么没有,重建家园要用工吧,兴修水利要用工吧,修补城池还是要用工吧,修路呢?”

“修路?”

一连几个问题,大家都频频点头,可这最后一个说出,顿时把大家问的迷惑了。

赵昉一看,得意的笑道:“天下这么多地方,其实只有小路,若是能把路修到乡村,那皇权还能不下乡吗?”

“轰”的一声,恍如炸雷般把大家震的全都站起来。

皇权不下乡是秦皇汉武以来就是这样的,究其根本原因还真就是道路难行,县里的差役们不愿下去。

因此乡村的事务只能交给乡绅们,连赋税这种大事,都是乡绅代办。

渐渐地反倒是壮大了乡绅势力,成为一种惯例了,加上宗法社会族长族老们的权威,慢慢演变成俨然各自独立的小王国模式。

若不是还有个忠君的思想在禁锢大家,恐怕就不是皇权不下乡这么简单了,而是各自自立,根本不理会朝廷统治才是。

“魏王此策大善!臣附议!”

先是范仲淹震惊之后马上开腔,紧接着韩琦、富弼、余靖等人纷纷附议,唯有章得象和蔡襄两人面露犹豫之色。

尹洙见状不解的问道:“章相、君谟兄怎么了,难道大王此策行不通吗?”

他不问他两是不是反对,而是问他们是否有顾虑,是知道这两人支持赵昉,也支持新政,不可能会反对的。

果然章得象和蔡襄相顾一眼后苦笑道:“策是好策,但要因地适宜,像我们闽地要修路难呀!”

大家一怔,这才想起福建的确很难实行修路到乡村,这两位都是福建人,章得象是建州人,也就是后世的建瓯建阳一带,更有发言权。

蔡襄是兴化军州仙游县人,虽然地处闽中南一带,可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可以说除了山还是山。

外地人很难理解,为什么福建明明是丘陵地带,却道路那么难修,又不是高山峻壑有何难的。

只有到过福建的人才知道,那算什么丘陵啊,那就是一座座山相连,绵延整个福建境内。

无论是南面的广东,还是北面江西,西北的浙江,跟福建交界的地方,同样都是群山绵延。

山是不高,大部分海拔只有几百米高度,可它多呀,多到你入眼都是山,压根看不到几块平整的土地。

除了泉州外,基本上整个福建的城池,都是建在崇山峻岭当中的,即便是海边的县城也不例外。

迎面是大海,背靠的就是山,可以说只要你走出城门,就进入群山当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华裔,大部分是福建人后裔的原因,因为当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口。

这种环境要想修路,简直比登天还难,后世能修成,那是有了机械化的便利,否则再多的钱粮,都不够在这浪费,因为根本得不偿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