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小国真的可以存在吗?现在又为什么不存在呢?”
赵顼其实也很早心中就有疑问,如果皇帝和官僚要尽可能少管百姓,那设置乡老或者县令就可以,为什么要有州路甚至朝廷呢?
虽然儒家总说天命归于天子,但天子又为什么要一统天下呢?儒家奉为榜样的周朝,就没有统一天下,只是名义上是天子而已。
赵顼想想,还是给出一个正常的答案。
“或许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世人皆以统一为念。即便是已离宋土百年之久的燕云之地,想来也是想回到华夏一统之中来的。”
“不不不,这其实是一个先后的问题。是统一天下的必要性逼着秦始皇统一六国,才有了后世人们心中一统天下的信念。”
“统一天下的必要……性?刘公子是指,天命?”
“不是天命,”刘湛正色道,“是黄河!”
“黄河?虽说有河图洛书的说法,但那未见于正史啊。”
“不是河图洛书,而是黄河一直需要治理,倒逼着中原大地统一。中原统一了还不够,还需要足够的钱财粮食来支撑黄河的治理,所以还要拿下长江,以长江南面丰富的资源来支撑北方强壮的国家!”
是黄河需要治理,所以六国才要统一?还要拿下长江以南,以支撑北方?
赵顼头一次听见这样的理论,却莫名的觉得有道理,连忙催着刘湛解释。
刘湛指着茶杯说道。
“王朝初期的君臣贤明,与民生息的状态,很快就会因为治理黄河而打破。或者说不仅仅是治理黄河,国家存在的必要性,本来就是为了增加这个国家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而外部风险,要么来自外敌入侵,要么来自天灾。
赵公子请看,当黄河开始泛滥,河北河南这样优秀的产粮地瞬间消失了以后,王朝会发生什么?”
会发生千里饿殍,会发生民变!
赵顼虽然是个新登基的皇帝,却也知道民以食为天。河北河南大片平原,在每个朝代都是不可获取的产粮重地。直接挖掉河北河南的粮食产出,大宋立马就会陷入困境!
如果是小国寡民的状态,那黄河泛滥地区的小国家,根本无法抵御这样的风险,会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要保证王朝的延续,就要从黄河的上中下游来治理,保障河北河南平原的粮食产出。而为了在黄河天灾发生的时间里,国家不至于被一次天灾冲垮,就需要从保障有其他产粮地来满足治理黄河时的粮食缺口。
所以要下江南,进川蜀,拿下这些好产粮的地方!
大宋统一的必要性,并不来自天命或者史书,而是来自黄河!
西夏在黄河的上游,阻碍着黄河的治理,就是必须要收复的。
燕云之地作为河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保障着王朝在治理黄河时,不会被外敌乘虚而入。
收西夏,复燕云,并不是为了赵家的私计,而是为了治理黄河这种千古大事!
赵顼听得浑身激动,主动说道。
“所以当天灾发生,黄河泛滥的时候,就是皇帝和官僚做为的时候。但这时的皇帝,就会像我现在这样,发现国库里面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来治理黄河。
所以汉武就会改税制,定国营,收铸钱!
所以唐玄宗就会松兼并,开丝绸之路!
所以王学士的变法,就是未雨绸缪,势在必行!”
“冷静,赵公子。”刘湛淡淡说道,“需知很多事情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你再看看这个皇帝-官僚-百姓的模型,当天灾来临时,皇帝应该向谁要钱?又派谁去取钱呢?”
赵顼看了看刘湛手里的茶杯,指着杯子和杯座说道,“皇帝不能亲历其为,需要派官僚去向百姓取钱。”
“是这个道理。但要向百姓取钱,就要增加官僚的数量和权力,就会产生官僚集团。这个集团的势力会不断膨胀,成了横在皇帝和百姓之间的庞然大物。
官僚集团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会不断的压缩皇权和压榨百姓。
那么这个时候,皇帝还是皇帝吗?或者说,皇帝对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赵顼听得冷汗都要出来了。
治理黄河倒逼国家统一,也倒逼官僚向百姓取钱。
官僚集团成型后,那就基本不可能缩回去了,上可欺君,下可欺民。
大宋的士大夫,不正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吗?
难怪赵顼登基一来总觉得处处挚肘,原来自己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怪物啊。
而且官僚集团会随着每一次国家的天灾和战争膨胀,直到百姓再也供养不起这个官僚集团,王朝的末期就到了。
“所以刘公子的造币厂,可以制住这官僚集团?”赵顼赶紧问道。
刘湛微微一笑,从怀里拿了张帕子,放在杯子旁边。
“赵公子请看。本来是皇帝-官僚-百姓的模型,天灾战争来临后,皇帝授权官僚去向百姓取钱,官僚集团顺势膨胀,隔绝了皇帝和百姓的联系。
但现在皇帝通过另外一条路径接触到百姓,情况又将如何呢?
赵公子认为,这张放在杯盖和杯座之间的手帕,又是谁呢?”
赵顼喃喃答道。
“莫非……是造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