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炼丹

第79章 折纸训练

教室内一片哗然。

“这是什么把戏吗?”

“没有感觉到任何法术气息,确实像是马戏团的把戏。”

文仁节转动法杖,法杖的尖端出现一点橘黄色的荧光,一开始只有指甲盖的大小,紧接着,法杖凭空消失,荧光膨胀,文仁节手上捧着一团耀眼的光辉。

“依然没有任何法术气息,但是……不对劲。”

“没有法术的波动才是最可怕的,光为什么会聚在手里?”

“是幻术吧。肯定是幻术。”

文仁节没有在乎台下的窃窃私语,双手上下一合,迅速张开,光辉变成了两道上下相对的传送门,嘴中说道:“前几天,我从法耶教授那里学到了一些空间系的法术,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不过好像挺成功的。”

一旁的林铭见状,捏起一个刚才抓阄用的纸团,丢进下方的传送门,只见纸团从上方的传送门掉了下来,重复进入下方的传送门,循环往复,自由落体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次有法术波动了,无法杖瞬发?”

“法耶教授研制出了微型的传送门生成器?”

“可是这跟易学有什么关系?”

啪。

文仁节拍动双手,两个传送门消失,手掌之间仅存一张方方正正的白纸。

“以上就是我想呈现的,易学不关注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要求我们主动推动事物向未来发生变化,这种未来再不可思议,超出人类想象的极限也好,只要动手,就有实现的可能。”

林铭对易芸芸耳语:“听着有点像心灵鸡汤,教学大纲里好像不是这么写的……”

易芸芸悄悄吐槽:“我也不知道他在讲啥。”

经过这一番“表演”,文仁节感觉现场终于安静了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认真看向他,于是抖了抖白纸:“这个月的十二节课,共计二十四个小时,我会快速地教大家如何决定一张白纸的未来。事先说好,这二十四个小时的课程,至少需要另外五倍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而折纸,将是下一次月考的题目。”

“我知道了。”易芸芸忽然说道。

“什么?”林铭配合地把耳朵凑过去。

易芸芸对林铭耳语:“在研究院里,学习易学的第一个核心模块是几何学的意志,分为点、线、面。为了领悟‘点的意志’,我们需要观察大量在给定有限空间的条件下,事物运转的规律。这可能是师兄引入折纸的原因。”

林铭没有听明白:“什么规律。”

在讨论教学大纲的时候,林铭大概听懂了点、线、面的意志的研究范畴。点是有限空间中的无穷变化,线是渐近地将一部分无穷空间引入点,面是无穷空间中的无穷变化,就类比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在此之上,还有研究院没有完善的课题,类比人类无法观测到的宇宙,文仁节提过一嘴弧线的意志,不过没有展开。

“比如……”易芸芸沉思了一会,说道,“就比如折纸吧,进行刚性折叠的话,会发现,在一张平面上,高斯曲率处处为零;还有,一个4价平顶点折叠的二面角是等角;还有,比如要折叠方形旋转……”

“……这几何学是非学不可吗?”林铭感觉手上的折纸上充满了数学公式,他刚刚无意识地折出来一个烫手的钝角。

可惜了,金丹在无双世界里参与改造。林铭突然觉得,金丹没有陪着自己的时候,自己好像个傻子。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下)
战争与和平(下)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