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之尊之太上玄德

第七十九章 人道统天

是了,难怪在我和陆压初次见面的时候,他还特意提了一嘴手中这本功法的出处,看来他当时多半是察觉到了‘自己的过去有彼岸出手,发生了改变’这件事实……”

想到这伫,夏启颇有恍然大悟之感,但随即心中又有疑问泛起:

“可元始天尊的历史烙印目前是由金皇扮演维系的,难道在那个时候祂就已经开始关注我了么……

还是说我的过去也被金皇在朵儿察世界中与祂相遇后出手改变了,这才会脑海中出现这段有关陆压的对话记忆?”

夏启站在原地思考了一会儿,最终甩了甩略微发胀的脑袋,决定暂时放下这些疑问。

他明白不管自己现在如何想破头,也都无济于事了,自己既然来到真实界里,那被金皇安排是必然会经历的一道考验,只能冀希望于相信祂当日给出的承诺了。

日后估算天意的时候,还是尽量将金皇排除在外为好,对方只答应过维系元始和灵宝的历史烙印,并非是顶替关系,不出手是意料之中,有相助则是意外之喜,锦上添花,无关大局。

毕竟自己真正的倚仗是道德天尊!

现在想来,广成天尊之所以会替自己研究防范陆压之法,原因之一应该是夏启在给道德天尊的那份记忆中暴露了陆压的立场,现在的陆压多半已经被玉虚一脉抛弃了而不自知。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道德天尊应该是支持自己在一众传说回归之前建成封天台,完成“人道统天”的,所以才会出手改变了历史。

因为要想修建封天台,除了需要多名法身高手一同出力,必要时还需传说大能坐镇,更重要的是从陆压手中拿回“封神榜”!

前两者九仙山就能够提供,夏启猜测自己此行会来到这里,多半也是道德天尊的安排。

至于后者,夏启打算在脱离六道之际,借助情报优势算计陆压一把,从而拿走这件绝世法宝,为此他不得不尽早考虑这位道君的事后报复。

…………

思量完毕后,夏启走上前,将这具草人连同棺柩一并收入了离地焰火旗中。

压在古井上的棺柩刚一消失,这口古井便爆发出一股绝强的吸力,将猝不及防的夏启吸入了其中。

面对这种情况,夏启头顶着离地焰火旗护住自身,飘飘荡荡来到了幽暗无垠的井底,最终双脚踏在了实地之上。

前面有着一扇隐秘又古朴的铜门,静静立在那里,似虚似幻。

似乎感应到有人靠近,铜门变得凝实起来,无风自开,像是在催促着夏启尽快进入。

夏启并未靠得太近,静静注视着那扇铜门的变化,里面似乎是一片云海,他无法确定云海内究竟着什么。

铜门之后会是封神世界的玉虚宫么?

带着这样的猜测,夏启缓缓步入其中。

哐当!

铜门在夏启进入后,缓缓闭合,发出了虚幻的碰撞声。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