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商业思维,苏清石清晰地知道这不是学术研讨大会,而是有你没我的商场争斗。雷石要的不是一堂彩,而是如何去博那青云路。
不可替代、定制开发这些东西,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绑定的感觉,在商场离不开谁往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有的时候,自主研发没有那么高端大气,这只是一件怎么把一栋楼做得更美的事,而不是太空基建那样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标榜。
阿拉伯人需要的,是可靠持久的技术和预估范围内的价格,天花乱坠的自说自话和一步一环的技术精进,苏清石选择把宝押在后者。
用技术打败技术,当然酣畅淋漓,但前提是,坐在第一排的那些人要懂技术。前面六场的技术演绎,早把他们演花了眼,家家都很亮、家家都很强,但要是问起来,他们根本分不清哪家是哪家。
鸿翼是雷石驱动系统的集大成者,他的出现并不轻易,是雷石不断基于当前水平不断试错纠正得来的成果。电荷泵、转换器、数字控制,每一项都值得大讲一番,大可傍上自主研发之名去阐述他的出彩之处。
但苏清石更清楚的是,鸿翼真正的扶摇,不是技术的对撞,而是如何为他营造长风翱九天的环境。什么是出彩,鸿翼支配下的中东之光才是出彩!
纳赛尔这个自打与苏清石相识便各处不搭调的人,直至来到这正式的竞标流程时,才意识到这个中国人,跳脱也好、深沉也罢,有着迥然于旁人的思量。
纳赛尔泛起奇异的目光,不像别家做铺垫设悬念,不断拿捏节奏、期待令人兴奋的转折,玩着好一套演讲心理。
雷石的整个过程慢条斯理,如水一般从源到岸,回头看有承载、放眼望有渠成。仿佛各个都在说“何以我为王”,只有雷石探寻着“我从何处来”。
而且他深谙竞标之道,像个身经百战的老手,他人雷同我寻异、他人亮枝我开源,在技术舞台的背后评估各方诉求。
他更清楚的是,一个竞标拖了好几年,在雷石走中亚的时候你们就扬起言了,那时候世界群岛还生龙活虎,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要建迪拜乐园。试问现在,你们是追着各家细节继续验证,还是面对一方踏实多来几分注目呢。
纳赛尔应该不知道,中国评书常说的一个词,叫“一力降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