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日不落

第九十四章 第二家园

郑芝龙亲自接见了张肯堂和一众福建士绅,与北方嚣张跋扈的左良玉不同,他历来对朝廷忠心,也赢得了满朝公卿的认可,福建的士绅地主也乐得与他合作共同经营海上贸易,士绅地主们借助郑氏的力量和贸易网路攫取利益,郑芝龙则借助对方在朝野的权势和地方的掌控力扩展自身实力,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这本是一桩美事,不过在郑芝龙洗白上岸筑安平城于福建大肆购买土地田产后,天平的平衡渐渐倾斜。

特别是在近几年,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逐渐丧失,北方农民军屡剿不灭,官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本就孱弱的东南官军之中更不受重视的水师几乎是只剩一个空架子,自十数年前就受命一览东南海防的郑芝龙也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他一路加官进爵至福建总兵官,并有意让郑森入南京拜钱谦益读书既是证明。

如果是原来的时空,或许郑芝龙年老体衰,不会有多么过激的行为,但郑森的到来让这一切改变。

郑森发现金矿并雷厉风行的解决台湾问题给了郑芝龙极大的自信,也因此,在这对父子书信往来中,他对郑森的许多行为给予默许或是认可,在郑森向他描绘伟大蓝图且直言这是郑氏崛起的机会,郑芝龙却犹豫了。

于是,就有了安平这一出。

“长话短说,飞黄兄,八闽诸乡绅贤老皆在此,令郎所述似乎不太妥当,让大家有些不满,事关郑氏与八闽乡绅,本官也只能跑一趟,飞黄兄莫要慌张。”

“那台湾之地,令郎从红毛人手中夺回确是幸事,不过令郎所提纳台湾为王土一事,现今朝堂混乱战事波及恐不是时候,依本官看不如待良辰再呈。”

张肯堂两句话,就奠定了这场谈话的调子。

郑芝龙闻言也只好卖对方一个面子,点头认可。

针对台湾的问题,由郑森主动提出的本就是一场博弈,而郑森那苛刻的条件也不过是为后续拉扯进退留足空间罢了,安平的这场会面没有进行太久,当天中午来的时候,双方小谈了一会儿就在府中小宴了一场,待到傍晚时分,就见到郑芝龙出府和张肯堂一路上了去灵源山的马车。

而随同张肯堂一同出安平郑宅的,还有福建的诸多士绅,看他们的表情似乎谈判还算顺利。

次日过后,关于安平会谈的结果就开始在八闽传播,普通人只知道前往台湾置办产业的士绅需要减少佃农的租金与贷款的利息,并按照在台购置土地和经营生意的亩产与规模向台湾输送移民。

至于双方洽谈的其他内幕,则不得而知。

“大兄,这群家伙也太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了,动辄就抬出巡抚,难道不知那台湾是您开辟的吗?”

郑芝龙在灵源山喝了一天半的茶后,与张肯堂告别回到了安平,就听见郑芝豹等人的抱怨。

“无妨,这帮人我早看不惯了,真当老夫上岸多年,就不会杀人了吗?哼,也是多亏森儿了,我已与那张载宁通了气,朝廷南迁之后会有人事调动,届时他会力推黄幼玄顶替姓周的担任福建布政使。”

郑芝龙见了郑芝豹郑芝燕郑彩诸人,知道他们齐聚安平是闻邺山郑森之言风声而动,便解释起了与张肯堂密谈的细节。

“再有,森儿在邺山入的中兴社,社中有不少士子与他关系不错,这些人多出身漳州,我看可以大加合作,敲打某些不听话的家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