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日不落

第九十三章 瓜分台湾

福建,邺山。

北方战事的失利,督师阁部孙传庭的战死终于让在邺山上讲学的黄道周也无法安心自处了,收了郑森为徒出席了黄氏寿宴后,他即失去了孤高隐士的身份,与郑氏有了不清不楚关系的同时,也融入到了福建士绅的群体当中。

尽管这种事情让黄道周有些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名誉被毁,会遭人唾弃,但事实证明他有些杞人忧天了,黄道周放下身段与八闽士绅交结,大家自乐不可支,哪会不开眼的去讥讽他?

黄道周奔走于八闽的同时,邺山上的诸子也不再潜心研究学问,而是就近时之事大加谈论,觉得经年所学之术终有能施展的时候了。

“诸兄,我等同寄至台湾的信想必明俨已收到阅过,现在回信正在路上,若我推测不假,那物资丰富的台湾足以让大家家中田产增添不少,近年天灾不断刁民造反,我等士绅之家亦是无米可炊,真是叫人头痛。”

“不尽然吧,台湾土地尽皆无主,明俨既要大力招揽移民开拓台湾,我等若借与明俨关系亲近先入为主,恐遭人非议,我看这事要是能有巡抚大人出官面督办,才是最好。”

“稽留兄,时不待我啊,台湾眼下是个香饽饽,我听闻那余杭郑遵谦已先我们一步去了台湾,还得了明俨扶持,要等巡抚大人出面得猴年马月?再者我邺山中兴社百子团结一致,安敢有宵小非议?”

“...”

邺山上,留在山上的几十个学子正就着开发郑森从荷兰人手里收回的台湾侃侃而谈着,他们大都笑面盈盈,以为凭借与郑森同门师兄弟的身份就能在台湾分一杯羹。

这也难怪,邺山上这中兴社的百人,与郑森不仅是同门亦是同社,还大多是闽人,这不自然而然的结成了一个利益团体?

虽说这团体成立的时间不长,成员之间特别是郑森与其他人之间并不怎么熟络,可名分摆在这里,作为与郑氏基本有些合作的闽南士绅,中兴社诸子紧跟郑森脚步进入台湾一同分享利益可以说并无问题。

只是,当他们畅所欲言聊得正嗨时,一个人走了进来。

“诸位,明俨的信。”

他扬了扬手里的红封黄纸,似笑非笑地看着众人,此时这群家伙还不自知,一个个兴奋不已,有人站起身将赖继谨拉过来让他读信,有人则抚炉长笑与周围朋友眼神交汇一副胸有成竹。

这幅一团和气的场面在赖继谨将郑森给邺山诸子的信一字不差的读出来后,气氛陡然一变。

赖继谨也收起之前和善面容,没等他们反驳冷冷地说道:“明俨去岁登台初时倍感艰辛,然诸位表为同门同社,实出钱出力帮衬者寥寥,当初如此行径,今时有何颜面取台湾寸土?”

“不过,明俨也非薄情之辈,他已为大家在台湾留有土地,只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就是...”

崇祯十七年的这个春天,对福建沿海的士绅来说并不乐观。

自去年年末从台湾传出有金矿的消息后,福建士绅便有所行动,他们派出船只奔赴台湾探查情况,还真在鸡笼得到了金瓜石金矿现世的准确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