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韩东时的用意之一,更广泛地推广高产作物,对于整个大唐都是极有利之事。
一路无事地来到罗州,韩东时懒得跟他们客套,只是派出师爷前来招待。
要知道洛阳可是派出了长史等高阶的官员,论地位甚至比罗州刺史还要高。
不过没有人敢对韩东时或者罗州官吏抱怨,现在是他们有欠于人,有求于人,万一真把韩东时惹急了,直接把他们的车驾轰出罗州,那他们就白来了。
没有人敢忘记,韩东时虽为文臣,但手上还控制着一支精悍的军队,就连突厥铁骑都能打跑,对付他们的护卫亲兵不跟玩似的?
好在韩东时没有亲自出面接待,但在执行朝廷命令上却没有打折。
洛阳官员试探性地询问何时能真正参观罗州的工坊,能看看他们是如何规划工坊区,如何吸引商队前来的。
结果师爷直接许诺,只要他们愿意什么时候去看也成。
洛阳官员还是有不少尽职尽责的,顾不上自己享用美食,立即表态越快越好。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跟着罗州官员参观过工坊之后,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受打击。
师爷早就得到韩东时耳提面命,带着他们参观的时候,不会藏私,把建起工坊的要点都向他们说了,特意强调其中的难点。
这些官员虽然好高骛远,但到底是在地方上治理多年,很明白凭洛阳的力量能做到那一步,洛阳的民情与罗州又有何不同。
人家蓝田最开始吸引大量商队前往,是靠着不需要消耗粮食的美酒……洛阳没有。
现在大量的铁器,是靠着韩东时改进了炼钢炉和部分工艺,还有大量自己培养的工人……洛阳没有。
而且洛阳还没有特别大的铁矿,更没有铺展开能方便运输,节省大量人力的有轨道路。
要啥没啥,洛阳凭什么跟罗州攀比,想着也能复刻韩东时的成功?
师爷把他们的表情变幻看在眼里,内心暗感得意。
“诸位大人,我罗州发展之要皆已经向诸位言明,绝无藏私,只要你们也能做到同样的事情,洛阳大发展近在眼前。”
“这位大人,不知罗州能否……能否……”
几个洛阳的官儿刚想开口,自己又觉得不好意思,生生把话吞了回去。
他们其实心里已经明白,洛阳之前所做的都是白费功夫。
若是不甘心如此,就只能厚颜求着人家罗州发发慈悲,把各种技艺,特产于此的美酒果等分予洛阳。
可是,他们也不是傻子,洛阳又不曾给罗州什么好处,对于韩东时更无恩惠。
他们热情地招待自己这些参观官员,毫不藏私地说明发展之要,已经仁至义尽,他们再提更多的要求,那就是没脸没皮了。
便是朝廷也断然不可能要求人家罗州毫无保留地撑起你洛阳的发展吧?
若如此,何必还让他们担心洛阳长史等大小官职,干脆让罗州调人去接任不更好?
而他们想要的东西,指不定罗州自己也紧缺着呢。
“罢了罢了,我等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本就是自己的失误,没搞清楚状态盲目扩建工坊。”
“所幸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早点儿把役夫解散,也省得再白白消耗洛阳的民力。”
其他官员频频点头,大家快速形成了统一的意见。
不过,也有些官员甚不服气,走到师爷面前。
“这位大人,我等虽然不自量力,想着效仿蓝田,可是这也是在你们关中官员指点之下行事。若此路极为难行,为什么你们不早点儿言明啊!”
师爷故作惊讶地道:“大人的指责,请恕下官听不明白了。我们啥时候派官员去洛阳,告诉你们如何治理地方了?这可是越权之举,大人莫要乱扣罪名哦。”
“不就是前罗州刺史辛成么?你敢说他不是你们关中的官员?而且蓝田开始名重洛阳时,他正是罗州刺史,他向我们说明发展地方之要,可从来没有说明这些个难点,这还不是故意忽悠我们嘛。”
“哦,原来是他呀。”
师爷早就知道了,洛阳这番动作,背后就是辛成捣鬼。
就算他们不主动相询,师爷也会找机会点明这个人的阴险用心,现在人家主动问到面前,自然要狠狠地揭露他的真面目。
“你们也说了,他只是前罗州刺史,而且我家大人升上来之后,他却因故罢职,而且当时还是陛下亲自下令。”
“若他真有什么才干,陛下重用还来不及,又岂会怒罢其官职?”
众官员吓了一大跳。
“什么?他的官当初是由陛下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