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徽宗:开局被迫登基

第64章 君臣奏对

第65章 君臣奏对

君臣奏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起初大多是单向的君臣问答,在秦统一后,进一步规范了奏对的程序,最终确定为奏对制度。

你没看错,就是制度二字,自秦朝开始,就有了法律、规章、制度三个词语,一直延续至今。

福宁殿,客厅。

“皇帝的午餐”制度还在继续,赵桓今日招待的是宇文虚中推荐里吹嘘的不要不要的治世能臣,他的老大哥——赵鼎。

“臣观陛下英明睿智,英武敢为,赏罚分明,身先士卒,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外缓金国威逼之难,内救汴梁百万百姓,维护宗庙,解救朝廷于危难之中,使江山社稷摆脱灭亡的困扰。”

“哈哈哈哈!”赵桓开心地大笑,然后往赵鼎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个大鸡腿:“朕就喜欢你这种会说话的人,来来来,再多说几句。”

赵鼎抬头,正视赵桓道:“陛下,臣斗胆,请循君臣奏对之礼。”

“这是觉得朕嘻嘻哈哈,不够严肃?”赵桓惊异地看着赵鼎,心中暗自思量。

君臣奏对是很正式的君臣对话,一问一答间,每个字皆由舍人载于史卷,流于万世。

只不过“君臣奏对”的正式与否,向来都由皇帝决定,如果皇帝觉得这次谈话很重要,便事先在谈话之前下令召来舍人和纸笔,殿中一个负责问,一个负责答,还有一个负责用纸笔记录。

今日赵鼎主动要求正式的君臣奏对之礼,赵桓愈发奇怪,宋朝士大夫的地位很高,民风开放,君臣时常在宴会上谈论国事,赵桓还是第一次听到宋朝有臣子主动提出要君臣奏对。

思量片刻,赵桓好奇地打量了赵鼎一眼,扬声下令召舍人入殿。

舍人很快匆匆来到殿内,先朝赵桓见礼,然后看见了赵鼎,二人含笑对视,互相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研墨,铺纸,洗笔……一切准备就绪,崔舍人一言不发,毛笔饱蘸墨汁后悬停于纸上,静静等待君臣二人的奏对。

气氛忽然间变得凝重庄严起来,赵桓整了整衣冠,肃容净面,身躯微弓,此时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对场合,赵桓只能依礼而行,待赵鼎以国士,垂问天下之治。

赵鼎也整理好了衣冠,径直离开餐桌,先朝赵桓行了一礼,然后也不等赵桓吩咐,席地而坐,神情肃穆庄重。

赵桓咳了两声,肃然道:“卿欲进何谏耶?”

李素拱手道:“臣进泽万民,安天下之谏。”

赵桓眉梢跳了跳,沉声道:“朕愿闻其详。”

赵鼎沉默片刻,组织了一下措辞,方道:“以当下的形势来看,金兵不日就要撤退,有不少朝中大臣,如李纲、宗泽等人,认为应当积极筹备用兵,待金兵北上渡过黄河的时候,趁其不便,消灭金国的有生力量,我个人不这样认为。”

赵鼎说到此处停顿了稍许,赵桓一下子来了兴趣:“你详细说来。”

因为他心中也是和李纲一般无二的想法,抓住一切机会消灭金人的有生力量,地牌大小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朝廷稳固才能进行讨伐,这是克敌制胜的无上法宝。历史经验已经无数次的告诉了我们这件事,汉唐无不如此。”

“汉高祖刘邦,当年就是占据了关中,筹谋发展,所以才能向东发展和项羽争霸天下。”

“汉光武帝刘秀,保住了河内地区,这才有了后来赤眉、铜马的归服。”

“唐肃宗先保有灵武,所以才能打败安禄山、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乱,恢复两京。”

“停停停,这样的例子很多,朕也记得无数个,不信朕说给你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
明末豪门
明末豪门
明朝末年,时局昏暗,民不聊生,老朱家靠不住,闯王这个清朝快递员更加不靠谱,而投靠清廷的汉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小木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