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下,乌泱泱站满的百姓,有不少第一次看见这阵仗的,直接被简单催发的军阵之威,吓得瘫倒在地上。
就连萧平看台房间之中,不论城中权贵,还是江湖来客,众人皆是神色一肃。
不管对大黎抱着怎样的看法,天下人皆不得不承认。
当年,武王率领下的大黎义军。
力破敌营,斩将夺旗。
伐山破庙,镇压江湖。
天下无人不怕,无人不惊!
很快,军旗摆正,鼓声骤停,号角声微。
向右一挥!
众军卒列队,纵横交错,将擂台围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作护卫状。
随后,大黎朝廷派来,负责主持本次武举的张姓兵部大员,走上擂台。
这是一个身躯精瘦,有些瘦高的蓄须中年人。
看起来,似乎与寻常百姓中男子三四十岁相貌无异。
不过,据萧平了解,此人官场沉浮已经数十年。
算上做官之前的经历,至少也得七八十大小了。
却不显老态。
显然,此人一身武道修为,非比寻常。
大黎建国,以武起家。
从黎太祖起,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朝堂之上,不论文武,都得有武道修为在身。
再不济,武道天赋稍差,资源硬灌之下,至少也要有九品修为。
如此,方显武为国本!
很快,这名张姓兵部大员,就在擂台上展开圣旨,当众诵读。
上敬太祖武王,下奉皇帝军勋。
随后,圣旨一收。
正式宣告,本届武举魁首之争,正式开始!
校场上,众军卒齐齐动作,提盾拄地,以刀击盾,慷锵作响!
如此三声后。
张姓兵部大员退场,侧坐阅兵台一旁,主位空悬。
另一侧,缉捕司监察,拿着一张手稿,上场宣读本次比武规则。
声音洪亮有力,力透校场人群,小小展露一手武道实力。
大黎自开国以来,二百余年,举办武举早有定规。
因此,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话。
比如,擂台上刀枪无眼,尽量不要直取要害,重伤即可......
点到为止?
不可能的!
武者伟力,全在自身,一举一动,更甚枪刃!
而能来到本次比武决赛的,基本都是各大势力精心培养的中三品武者。
中三品,以罡气防护自身为主。
要么,罡气凝固,刀兵不伤。
要么,罡气被破,肉体直面敌方凶威,能保住性命便不错了!
缉捕司监察宣读规则完毕,退回阅兵台。
随后,是戎装在身的军方将领,红缨帽、鳞子甲、环首刀,龙行虎步上台。
大声宣布,参加本届武举决赛的人数,京城武举五十人,各州武举三百三十七人。
应到三百八十七人,实到三百八十人,七人逾期未到,视为放弃。
随后,宣布朝廷经过商议,一致认定的首轮对战名单。
比武时,十分宽广的擂台,将划分为数个区域,同时进行。
以州试排名为依据,安排强弱对决。
第一轮,就要淘汰一半的选手,第二轮,再淘汰一半。
如此,剩下七八十人。
京城小武举选手,默认直接进入第三轮。
二轮之后,再被淘汰的众人,皆有一次挑战权,胜者可以起死回生。
由兵部、缉捕司、军队共同商议,根据挑战双方的身体受伤状态,宣布挑战是否允许。
随着对战名单宣布,三百多名选手,依照次序开始做准备。
一组结束,另一组顶上,直到结束。
萧平坐在高高立起的看台绝佳位置,自然看得清清楚楚,也听得分外清晰。
随着第一组州试中拔尖的选手,走上擂台。
大黎武举魁首之争,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