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电视行业黄金期
不只是TVB,赵方林治下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华星唱片和邵氏电影公司,也没有对去年的盈利进行股东分红。
赵方林在三家上市公司里,全都担任着董事会主席的职务。
在TVB和邵氏电影公司,赵方林都是大股东,担任董事会主席,名正言顺。
华星唱片的大股东,却不是赵方林,而是陈丹尼。
不过,陈丹尼性格平和,不耐庶务,之前成立百强唱片,都是让自己的经纪人陈家颖做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他只挂着一个音乐总监的名头,专心做音乐。
华星唱片和百强唱片合并之后,陈丹尼虽然是占股最多的大股东,但反而把音乐总监的头衔都辞掉了,公司交给赵方林管理。
赵方林通过TVB和个人,在合并后的华星唱片里,持股14%,是第二大股东。
公司的其他重要股东,哥哥张、梅安蒂,都是赵方林的自己人。
陈丹尼、赵方林、哥哥张、梅安蒂四个人的股权加起来,虽然都没有对华星唱片绝对控股,不过仍能牢牢掌控者公司控制权。
陈丹尼、哥哥张、梅安蒂在董事会的投票权,都由赵方林代为持有,他们四大股东,还签订了一致行为人协议。
所以,赵方林虽然只是华星唱片的第二大股东,但却能够牢牢控制董事会。
华星唱片现在,在港岛,是能与宝丽金唱片两强对峙的唱片业巨头。
在宝岛,全资收购了宝岛唱片业龙头之一——滚石唱片。
在内地,百强唱片不仅是实力最强的唱片公司,还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千城万店计划”,建立起了自有销售渠道,并且建立起了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
内地部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潜力尚未被全部开放出来,若是开发完善,规模都能在港股单独上市了。
华星唱片现如今的上市资产中,不包括内地业务。
去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拓展华星唱片的业务范围,提升盈利空间,赵方林成立了华星唱片自有的随身听品牌。
自有工厂正在建设之后,不过第一批贴牌生产的随身听,日前已经在港岛、宝岛、东南亚各地上市。
内地代工厂贴牌生产的“华星牌随身听”,物美价廉,质量过硬,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赵方林特别安排,郭天王担任“华星牌随身听”的形象代言人。
郭天王的人气,虽然是“四大天王”里最低的,但依然是现阶段,港岛娱乐圈的最红的男明星之一。
青春活力的形象,也与“华星牌随身听”的市场定位,十分契合。
“华星牌随身听”,除了物美价廉、质量过硬,还在赵方林的指示下,选用丰富的外观色彩,贴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
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外观颜色,总有一款,会被年轻消费者喜欢。
“华星牌随身听”,在港岛上市首日,便热卖1万台。
在宝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都取得不俗销量。
销量更惊人的,还是内地!
赵方林特别让郭天王,为“华星牌随身听”,拍摄了一支广告片,在鹏城卫视各个时段滚动播出,一夜之间,就让这个新兴品牌,传遍全国上下、大江南北。
1994年,内地的经济,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近几年的GDP增长速度,都保持了10%以上。
广大农村地区当然还比较落后,但是一二线城市的居民生活,已经大为改善。
“华星牌随身听”售价亲民,物美价廉,还有郭天王这个当下内地最红的男明星做代言人,品质值得信赖,一经推出,便在内地引起抢购热潮。
“华星牌随身听”的销售,相比起其他产品,还有一项便利,就是可以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千城万店计划”销售网,直接铺货到县一级,而且省掉了大量中间环节,可以最大幅度的让利于消费者。
在内地上市第一个月,全国累积出货量,便达到了100万台!
全年销售保守估计,也能达到500万台,销售额高达5个亿!
赵方林只是一个想法,就创造出一个年产值数亿的新兴品牌。
“华星牌随身听”在港岛、宝岛、东南亚各地的销量,虽然没有内地那么高,但是一个月也能卖出去10万台。
“华星牌随身听”,在内地和港岛的售价,采取是两套不同的机制。
一模一样的产品,只是在商标、包装上,略有不同,在港岛销售的产品,商标更精致、包装更豪华。
内地售价100块,在港岛销售,标价是500港币!
内地的售价,是以内地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标准为基准,1994年,京城、沪海的平均工资,也不过才四五百块而已。
而同时期的港岛,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1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