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福临

第七十一章 妥协

福临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但更深层次的想法他没有跟代善等人说。说到底,还是区分敌友一事。

关于如何区分敌友,一定要有一个客观、实在的标准。让待站队之人能够轻而易举的分辨敌我,而不是站在中间思考半天,这两个玩意有区别吗?

例如嘉靖皇帝朱厚熜,其登基之后,立刻掀起了一场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这看上去是为死者争名,实际上是朱厚熜为了快速辨别敌友而掀起的一场剧烈的党争。

支持他的人,自然是“朋友”;反对他的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敌人。

是朋友就要倚重,可以提拔重用。例如首倡此事的张璁,三任嘉靖内阁首辅,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被追赠太师,谥文忠。

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获此谥号的大臣也不过寥寥数十。

对于敌人,就要狠狠打压。例如杨廷和,首先在嘉靖三年罢官,随后又在嘉靖七年被削职为民。终嘉靖一朝,都没受到殊遇,其死后连个官方谥号都没有。

还是在隆庆朝,被追赠太保,赐谥号文忠。

连有拥立之功的杨廷和都这样,其余反对的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历史上的清初,多尔衮大权在握,区分敌友的方法简单粗暴,直接推行剃发易服之策。愿意剃发易服的是朋友,拒绝的便是敌人。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但这个政策福临自己不可能沿用,哪怕要掀起争斗,也一定要斗出一个好结果来。而剃发易服之策就是一个双输的政策,大清失了人心,而反对的人丢了性命。

而且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对蓄发和结辫都挺反感。为了不结辫,他每个月初九,月祭皇太极的时候,都会情深意切的伏在灵前哭泣,说思念皇考甚甚,然后拿剪刀剪去长起来的头发。

每个月都剪一次,福临的小辫子始终没有长起来,其他大臣见皇帝截发,也只能有样学样,在皇太极灵前截发。

为此代善还劝过福临,说发辫是魂灵栖息之所,就算再怎么怀念先帝,也不应该月月截发。“皇伯所言,朕已知矣。此时止于朕,诸卿不必效仿。”

代善也只能作罢,皇帝要尽孝,做臣子的还能拦着不成?孝顺父母,不应该受到呵责。

也就是这件事,福临发现“孝”真的是个万能的借口。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他能用孝做自己想做的事,别人也能用孝来框住他。

在福临看来,满人人少,算上亲近的蒙古人,可能在数量上也不足汉人十一。想要真正在中原之地站稳脚跟,还是要倚仗好汉人。

汉人也分三六九等,士大夫高高在上,下面则是农户,吃的比猪差,做的比牛多。农户下面,则是更加悲惨的各种贱籍,诸如百工乐户等等。

所以就算要倚仗汉人,也要区分敌友,仔细甄别。对于这个问题,福临抄到的答案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而此时中原之地,谁是大多数,谁是一小撮,一目了然。

这场斗争开始之后,普通百姓肯定会受益,也会竭诚拥护大清,拥护福临。因为田地是大清分给他们的,是福临这个皇帝要分的,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田地,他们会爆发出极高的战斗力。

现在要担心的八旗内部,自己诸如吴三桂之流的明国降将。还是那句话,八旗人太少了,想靠八旗打天下太难,历史上也是一群明将为顺治在前方厮杀。

所有大臣都沉默不言,只有图音拜和谭泰两个两黄旗的大臣站出来支持。不过这还不够,福临不由得看向济尔哈朗,想从他这得到支持。

好在济尔哈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陛下所图甚大,臣济尔哈朗虽不才,唯有以此残躯为陛下鞍前马后,开创大清万世之基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我一个说书人,只是想混点茶钱,你却跟我说,听我说书的人是朱元璋?!还称呼我为大能先生?一不小心成了皇室之师,面对此等荣耀,咳咳...稍微接受一下,也未尝不可!我给老朱说教育,说科学,说工业,虽然老朱不懂,但我提出的方针能强国啊。我打造全新大明,成就世界之珠。
和哥哥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穿越第一太子朱标,却发现身上带着一个奇怪的金手指。难道孤不是唯一的穿越者?行吧,孤就隐藏在幕后,让那些穿越者给孤打工。于是,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目标: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那片江湖大又圆
世子凶猛
世子凶猛
景元六年靖南王战死。世子因纨绔成名,整个朝廷上下都等着看笑话。可谁知表面玩世不恭纨绔成性的世子,暗地里却是令整个天下都闻风丧胆的阴司府君。日为世子,昼为府君。斗高,娶公主,扫天下。天子曰:“生子当如苏白玉。”“原来你比任何人藏的都深……”
天生王富贵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作为嬴姓之人,大秦帝国崩塌,兄弟姐妹被人屠戮,蜀王嬴无忧。历史早已注定?我只为求活,他们会放过我否。
深深深山
家族式造反
家族式造反
大宋安元七年。一个无良道士忽悠村民张睿有帝王之相。信以为真的张睿拉着三个儿子建国称帝。且看张睿父子如何推翻大汉王朝……
灵活的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