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东穿着防护服,拿着毒气检测仪,走进了剧组搭建的潜艇模型之中。
收好了检测仪,摘掉防毒面具,廖东扶住耳麦,“丹吉洛、马科斯,情况如何?”
凯文·霍尔举着手电筒回话,“我们已经到声呐室了,现在只发现了九名幸存者,情况很糟糕,我还从未见过这么惨的情况。”
廖东此时也打开了手电筒,照向一个躺在墙边装死的群演,这些白人,就是从新西兰本地招募的了。
这时,突然从外面传来了“救命”的喊声,廖东转头,这时候镜头恰好推了一个特写,一睹芳容……
“Cut!Great!”乔·德特杜巴喊了停,又拿起对讲机,“里奥,你那边怎么样?”
“很好,没问题。”
“准备下一个镜头,让群演一会不要动。”乔·德特杜巴这才看向廖东,“廖,一会儿你要扛着群演走动,有问题吗?”
廖东做了个大力水手的姿势,又竖起了大拇指,示意自己没问题。
然后他就有点儿牙疼,他看见自己一会儿要扛起来的那个群演,至少200斤……
没办法,自己接的电影,跪着也要拍完……
这场戏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廖东作为有军方背景的深海救援专家出任务,他的目标是一艘失去动力的潜水艇。
廖东和两个队员开着救生艇顺利抵达,进入其中,发现了十五名幸存者,就在廖东想要继续搜索的时候,潜水艇遭到了不明巨物的撞击,摇摇欲坠。
经验丰富的廖东果断让分头行动的队员尽快回到救生艇上,离开此处。
但是当廖东回到救生艇上的时候,他的两名队员没有回来,因为潜水艇舱门被撞得变形,他们被困住了。
这个时候廖东面临抉择,是去救自己的两名队员?还是直接开着救生艇离去?
去救队员可能全员遇难,因为撞击已经破坏了潜水艇的动力系统和油箱,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还有不可预知的危险。
不去救队员,那他们两个必死无疑,和他们一起死的,还有其他六个幸存者。
这种经典套路在商业电影里不算少,类似开火车的时候是选择压死一个人还是压死六个人的经典博弈题目,永远没有准确答案。
廖东自然是选择带着救生艇里的人离开,但是这个选择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被救起的那些人,果断把锅甩在了廖东身上。
具体到电影里,一个获救的白人军官海勒扑了上来,想要打开舱门去救被困的搜救队员和他的战友,“你特么一定是疯了。”
廖东则是抓住了海勒的领子,目眦欲裂,“回去我们都要死!嗯?”
海勒很快就放弃了,但是姿态还是要做的,谁让他是这里面军衔最高的人呢?
就这么一场两分钟的戏份,廖东生生拍了两天。其实《巨齿鲨》这样的电影拍起来还是挺麻烦的,尤其是在狭小的潜艇之中,尽管剧组不会搭建一个密闭空间,只会搭建一半,采取半开放式的方法拍摄,但是因为机位和灯光的关系,几乎每走两步,就要Cut掉,重新打光和调整机位。
这就是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最大的区别,商业电影是每一个镜头都要从观众的角度考虑,廖东是主角,必须围绕着他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