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丐皇子复仇路
- 二十年前,天叶王朝皇子叶不孤被师傅柳一刀带入坊间,只为躲避祸乱,如今,王朝分崩离析、大厦将倾,不得不急发三道皇榜,唤醒皇子叶不孤,而柳一刀已近暮年,奄奄一息,死前动用最凌厉的占卜术“生死占”预测未来,并将自己毕生功力传给徒儿叶不孤;与此同时,柳一刀当时为了完成任务抛妻弃子,如今女儿柳如墨已经长大成人,她历经万难,却没来得及见父亲最后一面,不得不与叶不孤一起,并肩作战,发誓要揭开当年的谜团,在相处的
- 假斯文儿
![乞丐皇子复仇路](/static/wap/nocover.jpg)
“我朝太祖洪武皇帝扫平北元,定鼎南京后,曾多次派兵出塞扫荡漠北。凉国公蓝玉在捕鱼儿海一役大获全胜,俘虏北元朝廷上下近八万人,元室几乎被扫荡一空……”
吴廷仪从大明开国时候的历史开始讲起,这些历史虽说在某些书上也曾看到过,不过从吴廷仪这个兵部官员口中讲出来更具有权威性,赵鸿义等人都津津有味地听起故事来。
“元室覆灭之后,蒙古草原各部群雄并起,一盘散沙,不过仍有不少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分布在草原上未曾死绝。于是各部落贵族纷纷拥立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为傀儡,用大汗的名义号召草原大小部落,并互相攻伐吞并。”
“在这些人的号召之下,蒙古草原诸部渐渐分为了东蒙古和西蒙古,其中东蒙古名曰鞑靼,西蒙古名曰瓦剌。两部之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不过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四十多年前,鞑靼与瓦剌联手,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同时入寇我大明,妄图使我大明首尾不能相顾。由于东线是我朝京师所在地,防守十分严密,鞑靼人不敢硬拼,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而瓦剌人从河套一带入寇,攻破了陕西不少府州县。”
“幸好后来朝廷调遣大军增援,经过连番大战,才将瓦剌赶出陕西,不过陕西也是元气大伤。此役之后,瓦剌势力逐渐衰落。鞑靼见势不妙便归顺了我大明,其首领被封为顺义王,朝廷在宣府、大同附近开榷场与鞑靼互市,鞑靼得以休养生息。”
“瓦剌见鞑靼得了好处,也派人入贡请求归顺。于是其首领也被朝廷封为和义王,在陕西延绥镇附近也开榷场与瓦剌互市。”
“不过这两部蒙古都是狼子野心之辈,日子一旦好过一些便背叛我大明,等到日子一难过又来投降,旋叛旋降,反复无常。”
“如今瓦剌在鞑靼的多年攻伐之下,大多数部族已经臣服于鞑靼。而鞑靼这边则日渐兴盛,似乎有重新统一蒙古草原的趋势。”
赵鸿义一脸严肃地问道:“也就是说,如今草原方向已经非常危险,鞑靼极有可能在统一蒙古诸部之后再次挥师南下?”
吴廷仪也一脸凝重道:“恐怕正是如此。四十年前那场大战,朝廷大军尚有很强的战力,可以与蒙古铁骑在野地浪战,双方互有胜负。但如今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官军还能有多少战力谁也不知道……”
这时吴斐然忽然说道:“即便如今官军战力有限,进取不足,但守城总可以吧?我听说从辽东到甘肃的边墙大多已经完工,沿着边墙的诸卫所都有官兵驻守,蒙古人恐怕很难攻得进来。”
吴廷仪答道:“不错,如今边墙确实大部已完工,防御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仍有许多地段防御效果十分有限,若是蒙古人集结大军从某地破口而入,也不好抵挡。”
苏惟钧也赞同道:“边墙虽然用处极大,不过守城还是要靠人来守。若是兵士毫无战力,即便是天险恐怕也难以守住。”
赵鸿义心中吐槽:“在原本的历史上,蒙古人就不止一次地从长城沿线破口入寇。而到了后金时期,长城几乎成了摆设一般,建奴可以随心所欲地从长城各处关口破关而入,明军甚至被整出了恐奴症,看到建奴的军队出现在自己面前就要逃跑。光靠长城确实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