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义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姐姐为何说着说着就不说了,还脸红了。过了一阵才恍然大悟,姐姐这是在说她自己的婚事。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早婚,不论男女,年满十六岁就订婚的比比皆是,订婚之后过得一年半载就要完婚。而这个年代的避孕措施近乎没有,全靠运气,所以十八九岁的年纪就当上父母是普遍现象。
这事其实也很好理解,受到战争、天灾、饥饿、医疗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个时代的人衰老得非常快,人均寿命可以说低得可怜,富贵人家还好一些,若是穷苦人家,没活到五十岁就撒手归西的非常多,而婴幼儿的夭折率也高得吓人,比如赵鸿义的弟弟就是幼年夭折了。所以为了尽可能多地养育子女,把血脉传承下去,只有尽量把结婚年龄提前了。
而姐姐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至今仍然没有议亲,更没有订婚,上门说媒的倒是不少——以姐姐的容貌和人品,想嫁人再容易不过了。可是媒婆们都被姐姐一口回绝了,理由很简单,家中贫寒,置办不起嫁妆,且弟妹尚幼,不忍母亲一人操劳。
其实嫁妆只是个说辞而已,这年头穷人家太多了,没什么像样的彩礼和嫁妆就嫁娶的人家也极多。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他这个弟弟。
因为家中经济困难,如果姐姐出嫁了,家中就少了一个劳动力,只剩下母亲一个女人做纺织工养家糊口,妹妹珍珠还是个小孩子,只能做些简单的活计或者打打下手,肯定无法维持,那么即将成年的弟弟就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那就没法继续读书,也没法去科举了。
而让自己考科举博取功名不但是姐姐的愿望,也是去世的父亲的执念。因为功名几乎是穷人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也是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的护身符。即使只是个秀才功名,拥有的权利也是一个平头百姓需要仰望的存在。
假如自己不能科举了,以后只能一辈子当个农民,若是运气不好遇上什么天灾或者疾病,很容易倾家荡产流落他乡或者被卖身为奴,那就连传宗接代的任务也很难完成了。要知道古代社会信奉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理念,这是姐姐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故而姐姐宁愿先不嫁人也要帮扶着这个唯一的弟弟去科举了。
“真是长姐如母,这个姐姐实在是太伟大了。”赵鸿义心中感叹,很认真地对姐姐说道:“姐,给我一年时间,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玉珠宠溺地摸了摸赵鸿义的头,轻声说道:“姐姐等着你的好消息。”
两人正说着,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
“糟糕,只顾着和你说话,把菜都烧糊了。”赵鸿义一拍额头。
玉珠“噗嗤”一笑,推了推他道:“还是我来做吧,你这个笨蛋。”赵鸿义当然不肯,道:“刚才都说好了,今天我来做菜,你不用管,快出去吧。”说着便把不情愿的玉珠推出了厨房。
赵鸿义在厨房里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晚餐终于做好了,一共做了三个菜,一个是萝卜干炒猪肉,一个凉拌黄瓜,一个芥菜汤。
虽然调味料不齐,不过资深吃货也不是浪得虚名的,做出来的味道还算可以,让全家人都刮目相看。玉珠惊讶地评论道:“没想到弟弟手艺还真不错。”母亲王氏颇为欣慰地看着赵鸿义道:“我儿长大了。”连小丫头珍珠也高兴地嚷嚷:“哥哥做的菜好吃。”这一顿晚饭全家人吃得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