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玉来时,谢清晏趴在案上睡着了。
她整个人蜷缩在椅子中,像冬眠的小动物,用来保暖的狐裘却滑落在了地上。
她手中还握着毛笔,墨汁染了一大片纸页,险些污了折子。
成堆的公文旁边放着几样简易的饭菜,早已冷透的粥黏糊成一团,让人看着没半点食欲。
这是困睡着了,连晚饭都没吃。
引他进来的近侍左右为难,冲他尴尬地笑了笑,轻声道:“您要不去外殿等等...?”
张琦玉指了指落在地上的狐裘,意思让近侍给谢清晏披上,近侍闭着眼连连摇头,仿佛在说太子殿下睡得浅,吵醒了可就睡不着了。
张琦玉心中闷闷的,他喜欢儒家那套贤君圣主的学说,却不喜欢真见到勤勉的君上连饭都没时间吃。
他心中默默叹了口气,转身准备出去,到外殿等着谢清晏醒来。
不料近侍开门的声响稍微大了些,把谢清晏吵醒了。
她似乎冷得身上有些僵麻,艰难地睁开眼后,动作缓慢地将笔杆放到一边,定了定神,才看向张琦玉,声音干哑道:“张大人,你来啦。”
“殿下劳累,要不明日臣再来。”张琦玉思忖道。
“不碍事。”烛火光有些刺眼,谢清晏将烛台推得远了些,费力地扯出一个笑容:“你也等不了吧,心里不着急吗?”
近侍上了热茶,恭恭敬敬地给两人各斟了一杯,懂事地离开了。
“臣妹...”张琦玉低头转着茶盏,“臣妹行事不妥,如果真害了人命,依照律法,理应一命抵一命。”
“那是你妹妹。”谢清晏淡淡地说。
“臣不敢徇私枉法,但请殿下细查后再做决断。”张琦玉说,“她既嫁与殿下,就是殿下的人,怎么处置都由您和太子妃殿下定夺。”
“只要合情合理合法,臣绝无怨言。”
“没严重到那种地步。”谢清晏目光凝在张琦玉的脸上,细细地审视,想从中看出点虚伪作戏与以退为进的意味出来,反而却被张琦玉坦荡的目光撞得惭愧,“琦岚还小,虽然骄纵但心性纯善,本宫不信她会做那种事。但事情既然发生了,死的那个妾室又照顾了皇长孙三年,本宫不得不作戏给外人看。”
“谢殿下。”张琦玉拱拱手。
“张大人,你知道本宫今天叫你来做什么吗?”
张琦玉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吐出了那个深埋于心的名字:“为了清璇。”
“北蛮可汗非要她去和亲不可,这件事你知道吗?”
“臣知道。”张琦玉语气带着隐隐的愤懑,“北蛮可汗明知她已嫁做人妇,一女二嫁在中原不为世人所容,提这种要求岂不是挑衅?甚至算得上是侮辱。”
“是挑衅,也是侮辱。”谢清晏抿了口茶,暖意传遍全身,声音也不再那么干哑,她话锋一转:“东南战事如何?”
东南。
曾经这两个字,代表着温柔多情的水乡泽国,富饶奢靡的人间天堂。
而现在,张琦玉再听到这两个字时,脑中却只能浮现出堆积如山的死尸,血腥恶臭的冷风,和一张张不甘心死在异乡的脸。
“很惨烈。”张琦玉低声说,“一开始还会收尸,后面收不过来了,就只能往海边丢。那些将士的尸体被海水卷走,又冲回岸上。被水泡得不成人形,倭寇上岸冲锋时会把他们踩得稀烂,火炮一轰,天上下的都是细细碎碎的肉泥...”
他还想往后说,却想起谢清晏还没吃晚饭,急忙住嘴请罪:“对不起,殿下。”
谢清晏想象着那种场面,脸色变得惨白,仍强忍着惧意和恶心让张琦玉说下去。
“他们战术游移不定,我们很难追出海,所以一直在被牵制。将士们多数是战死,但是...”说到这里,张琦玉握紧了拳头,指骨震得作响:“他们上岸会掳走许多百姓,男人卖给西洋人做牲口,女人养在船上供他们发泄。”
“有一次我们击沉了他们一艘船,从杂物舱里找到十几个刚及笄的小女孩...衣不蔽体,脏得不成样子。”张琦玉闭上眼,沉痛道:“她们都被割去了双...,胸前两个碗大的洞,因为是盛夏...所以生了蝇虫。上岸后,她们寻了短见,围成一圈,一起被烧成了灰。”
“...继续。”
“他们有时会上岸屠杀,有一次他们趁我们不备,攻占了一座小城,我和时将军赶到时,城里已经满地残尸,被洗劫一空了。城墙上的旌旗变成了一张张带血的人皮,人头被堆成小山...”张琦玉顿了顿,颤抖着说:“我们从废墟中找到一个半疯的男人,他说那些倭寇一刀杀了他家四口人...怎么杀的呢?就是把他的父母妻儿叠在一起,倭寇再跳起来往下劈...一刀下去,四人腰斩。然后。倭寇把他的孩子煮了,把肉汤灌进他嘴里...又让狗分食他的家人们。”
“一座小城的百年县志,就到这里结束了。殿下...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谢清晏以为自己很冷静,举起茶盏时却发现自己手止不住地在抖,一直说不出的无力和悲凉勒得她喘不过气。
战报上从来不会写这些,只会记录死伤数,却从没详细地记下其中的一个个人,都是怎么死的——带着怎样沉重的不甘、屈辱、仇恨,在九泉之下难以瞑目。
这几年她手上也沾了不少血,却都有理有据,她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屠杀——杀人跟杀畜生一样...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单纯的恶。
“张大人,近期这一战,时将军报给朝廷的战报是平。”谢清晏问,“你当时在场,你怎么看?”
“殿下,时将军身先士卒,但是...”张琦玉有些为难,“但是抗倭军中,意气不足以用。”
“请细说。”
“抗倭军以北人为主,他们大多不愿为南人舍命守土,故每每开战,闻风而逃者十之有三。时将军设了督战官,却没想到督战官也只敢畏缩在后。究其原因,除了北人思乡原因外,还有军饷不足的问题。”
谢清晏缄默,思索片刻后,缓缓道:“军饷不足额的事,是时将军告诉你的吧。”
张琦玉一怔,点了点头。
谢清晏从一堆公文中抽出一本户部与兵部共同商定的册子,叹了口气,递给张琦玉。
“看看吧,张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