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承彦正对着手上的消息皱紧眉头,这情形太不对劲了,百姓们对于清和有好感很正常,但不至于吹捧得那么厉害,还把这股邪风刮到了京城,这是想让清和得罪整个天启国的官员吗?还有,若是皇帝听到这些消息了又会怎么想?
想到这里,李承彦坐不住了,他匆匆写了几张字条,然后跑去找李尚书。
“爹,你这里是不是还有几只信鸽,我急用。”
“干嘛?不说清楚目的,就想动用暗堂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信鸽呀,别说门,窗户都没有。”说完,李尚书没有理会小儿子脸上的急躁,反而优哉游哉得吹了吹手里的热茶,然后浅酌了一口。
李承彦知道自己不坦白,恐怕是要不到这信鸽了,只能长话短说解释道:“爹,这阵子你应该也有听到什么风声吧,有人想造势捧杀清和,我给江南那边传点消息。”
李尚书看到小儿子脸上担忧的神色,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没好气的说:“入了官场,要面对的事情那么多,你还能一直护着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对程清和……”
“爹!”李承彦厉声打断了李尚书,然后又压下内心莫名的烦躁说道:“清和是难得的好官,我不能放任这些暗地里的伎俩把她打倒,她这会儿还在新谷村为百姓的肚子辛劳呢!若是每个为民为国的好官,都要因为得罪某些恶势力而被拉下马,这不是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吗?”
李尚书虽然知道小儿子是有私心的,但不可否认,程清和确实是一个好官。自从知道小儿子暗藏的心思后,他已经认真调查过程清和了。他放下手里的茶盏,沉吟了一会儿,起身将暗格里的令牌扔给李承彦,没好气说道:“行了,去吧。”
李承彦接过令牌,不走心得说了一句“谢谢爹”后便飞跑出去了,可见是真的很急。
李尚书忍不住感慨,程清和确实是栋梁之才,但是她提出职田收归国有管理的事已经被人发觉,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人,受点磨难也正常,官场可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地方。
另一边,程府,同样发觉不对劲的父子三人也在商议此事。
程老爹沉吟道:“韵儿一直藏得好好的,很少人知道职田管理和官田数据是出自她之手,怎么一下子那么多人推动那些消息?查出源头了吗?”
程大哥和程二哥齐齐摇了摇头,下场的人太多,线索太杂,不好分辨。
程老爹想了想道:“那就不查源头了,把精力放在压下这些消息上吧。”
程大哥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反应太慢了,现在压来不及,还不如釜底抽薪,把被夸的人换一换。”
程二哥恍然大悟道:“对,大哥这个想法好。”
程老爹也点头同意,说了句:“那你们去办吧,要快,否则心里的刺一旦产生了,就算拔掉,也会留下伤口的。”
程家大哥和二哥齐齐点点头,他们的妹妹,就由他们来守护!
很快,京城对于程清和的传言多了一个版本,不再只强调程清和如何优秀,而是讲皇上和工部如何知人善任,才让程清和能够发挥所长。不仅如此,程二哥还将之前皇帝破格提商人为漕运使的事迹又拿出来炒作了一通,直接将传言升华成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千古明君。
这些消息在程家、洛阁老、李尚书、许尚书等有心人的推动下,渐渐盖过了之前一味吹捧程韵的版本。
京城的热闹自然没有逃过皇帝的双眼,他笑着对王承恩说:“程家这波应对倒也得当,不过还是便宜了朕,白得个千古明君的名声。”
王承恩连忙回道:“皇上本就是千古明君。”
皇帝笑了笑,说了一声:“朕还早着呢。”
巧的是,说自己还早的皇帝隔几天便收到了一份由江南苏城呈上来的万民表,上面每一个签名都足足得表达了百姓对于皇帝推广农具等仁政的感激。这份万民表让一向在百官面前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都忍不住有些激动,他执政才五年,就能够拿到一份万民表,确实是百姓对他最大的肯定了。
皇帝当然知道这份万民表多少有其他目的,但是瑕不掩瑜,程清和确实就是他提拔上来的,他受得起这份荣誉。有些人想要借传言挑拨他对程清和的信任,实在是过于可笑了,他不蠢,可不会给某些人当枪使。
就这样,一场针对程韵的舆论危机就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解除了,然而,危机无处不自,一场大火还是打破了她在新谷村的平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