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澈刚收到宣阳府送来的毛衣,没多久,就又收到了李延清送来的折子。
每一次李爱卿给他送的折子,基本上都有惊喜,不知道这一次的车子里会有什么惊喜呢?
祁连澈的手指在折子边缘磨了磨,不合时宜的在心里发散道。
不过不管是什么惊喜,大的小的,他只知道这折子里写的一定是与大祁有关的,一定是对大祁有益的。
就像李爱卿提出的新税制,今年是第一次实行,可带来的结果却是极好的。
新税制也赢得了百姓们的一阵呼声,都说这新的收税方法改到了他们的心里边。这么一改,百姓们连交税都变得积极了。
而且经过朝廷的大肆宣扬,就连边缘的山区百姓也都知道了新的税制,他再也不用担心底下的人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征收苛捐杂税了。
而他们朝廷,收益也不少。虽说减少了人头税,可改革的新商税把那一缺口填补了起来,剩余的收上来的商税还有许多。
今年交上来的商税数目,简直让他大开眼界。果然,如李爱卿所说的那般,那群商人是真的很有钱。
一个富商的金库或许有限,那要是一群富商加起来,他们的家产加起来怕是好几个国库都填不满。
现在百姓们要交的税少了,本该考虑百姓们的吃穿问题。他这正琢磨着办法呢,李爱青冷不丁的就给他解决了。
如此一看,李爱卿果然不愧是他的左膀右臂!
前脚刚刚发现了亩产2000多斤的红薯,后脚又让人织出了柔软暖和的羊毛衣。
那红薯吃起来可真香,那毛衣穿起来可真暖!
李爱卿提出的与西林国开通互市的计划也非常可行。
而且他有一句话说的没错,若是西林国的人都去养殖绵羊了,那他们还有何惧?
西林国的地理位置不行,导致不能种植粮食,便是他们抢夺他国的理由。
可若是他提供一个可以交易的场所,让西林国的人能在这个场所换到他们所需要的盐,粮食,布匹等。
如果他们还要找借口来掠夺大祁的百姓,那到时候就不要怪他直捣黄龙,派遣大军去端了他们的老巢。
到时候,西林国正好给大祁扩张版图!
这事儿得好好计划计划,他先让人拿出个章程来,等下一次他们三国来使之时,好好的与其商量商量。
只要他提前把大祁要开通互市的消息,在西林国境内大肆宣扬,西邻国的百姓们知晓了其中的好处,不怕来使不同意!
但凡使者拎不清,回去就得被西林国的百姓的唾沫淹死。
西林国的条件虽然艰苦,可也不是每一个百姓都喜欢打仗,掠夺他人的。若是有人给了他们一个生的希望,他们又怎么会想要去生死未知的战场呢?
想到这,祁连澈豪情万丈的拍了一下桌案,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对,这事儿必须得好好计划计划,计划的好了,西林国就会成为他们大祁的牧场!再凶猛的狮子被人驯养久了,也就没有多少野性了。
海公公在一旁疑惑的看着自家皇上那连串迷惑的动作。
皇上,这是怎么了?这折子还没看呢,咋就激动上了?以往不都是看过了折子,才激动的吗?
海公公不解,海公公也想不通。
祁连澈自顾自的激动一番,这才坐下来,美滋滋的打开李延清送来的折子。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真的有人有金色的头发和青色的眼睛吗?还真想亲眼去看看呢。
查尔斯?
这名字怎么这么奇怪。
十八艘大船的的船队?大船?有多大?
如若真的很大的话,不知能不能想办法留下一艘。实在不行的话,也不知是否可以派工匠上去学习一番。
船上运来的货物,全是他们大祁没有的?
朕倒是想看看,这些外邦人运来的东西都是些什么?连他们大祁都没有!
市舶司?
嗯,这个想法可以。反正也难以阻止这些外邦人的到来,也不能杜绝本土商人出海。还不如成立一个正规的管制部门,还能额外收一笔关税。
祁连澈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琢磨。表面上一本正经,心里小话剧不断。
如果成立市舶司的话,要派谁去接管呢?
李爱卿折子里的意思,只要这海外船队大规模来到大祁经商,那这关税便是一笔巨款。
如此重要的位置,肯定得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去接管才行。
派谁去好呢?朝中谁有这个能力,能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并将之经营好呢?而且还得是他信得过的人,这人选难办啊!
祁连澈这会儿已经在思考,要派什么人去成立市舶司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事儿还得拿到早朝上去,与朝廷们商讨之后才能决定下来。
好像能预料到那些大臣,一定会同意他这个提议似的。
不过,以祁连澈现在对朝廷的掌控,那些大臣就算反对,也掀不出什么浪花来。
而且,就那群长着狗鼻子的大臣,闻着这事儿里的利益,怕是会跟见了肉包子似的,忙不迭的就凑上去了。
祁连澈思来想去,脑海里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不是能力不够,就是他没法完全信任。
哎,这满朝文武那么多人,在关键时刻要用的时候,咋就不够呢?
看来这三年一次的乡试和会试,是不是间隔时间久了点?这朝廷得三年才能有一批新鲜血液进来。
要不要把时间缩短一点呢?祁连澈在心里暗戳戳的想道。
哎,科举一事,事关重大,得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最终,祁连澈还是决定暂时不动科举的主意。
他把满朝文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轮番想了一遍,还是没找着合适的人选。